第二百八十四章 長崎討債(第1/2頁)
章節報錯
獲得了田川七左衛門的支援之後,鄭經開始下令海軍在五島列島拉網式的進行剿匪,各個島上的海盜可就倒了黴,在裝備精良的正規軍的打擊下,海盜巢穴一個又一個的被剿滅。
讓鄭經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海盜竟然這麼有錢,光是在海盜巢穴收繳的金銀財富就不下五百萬兩。這些財富足以抵得上華夏此次出兵的費用。
這讓一直反對出兵的林陛目瞪口呆,沒想到這些海盜手裡竟然有這麼多的財富,一直以來都以為這些破衣爛衫的海盜手裡沒什麼錢呢!
“大王!這些海盜看起來不起眼,怎麼手裡有這麼多財富?”
鄭經哈哈大笑:“海盜不起眼是一種偽裝,他們也是知道財不露白的道理,你以為海盜之間不會黑吃黑嗎?
若是被別人知道自己手裡有足夠讓別的海盜拼命的財富,你覺得他的財富還能守得住?反倒是越是大一些,有些聲名的海盜手裡越沒有多少錢。
因為大海盜需要用錢糧養更多的人馬,保證自己在江湖上的地位,錢財對他們來說反而不是那麼重要。只要能夠維持他們日常豪奢的生活,多餘的錢糧對他們來說是負擔。
這些年我們不遺餘力地打擊大海盜,讓大海盜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只剩下這些雜魚沒有進行清理,沒想到這些年還給養肥了。”
林陛明白了鄭經的潛臺詞,他鄭家就是大海盜,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有錢就擴軍,擴軍之後就能搶更多的錢,有了更多的錢就能養更多的兵,當鄭氏的實力首屈一指的時候,透過收過路費掙錢就能完全的養活整個鄭氏,這個過路費不就是商稅嗎!
華夏軍隊在五島列島的行動不可避免了驚動長崎方面,長崎是幕府直轄地,長崎守都是由幕府將軍直接指派,代表著幕府的利益。
在華夏海軍在五島列島進行剿匪的時候,長崎守在五島列島的眼線便急匆匆趕回長崎向長崎守彙報。
這個時候,長崎守還沒有將華夏軍隊的軍事行動聯想到是針對九州的,以為華夏海軍是惱怒海盜影響商路通暢而進行的剿匪行動。
然而沒過幾天,當華夏海軍的炮口指向了長崎城的時候,長崎守慌了,這個時候就算是長崎守的腦子再蠢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也為了給軍隊做好戰鬥準備提供一個緩衝的時間,長崎守舉著白旗乘坐倭國特有的安宅船親自到華夏艦隊的旗艦上進行談判。
這位長崎守是幕府重臣酒井忠清的親信,名叫安清重次,在得到允許後登上林陛新的旗艦‘天津號’,這是一艘剛剛下手試航不久的新艦,無論是排水量還是裝載的火炮數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火炮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門。
鄭經已經給船廠下令,在沒有新技術的突破之前,海船艦船就以一百門炮的戰艦為最大標準。由於蒸汽機的研發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鄭經已經命令造船廠考慮使用鋼鐵做龍骨造艦。
這些年因為鄭氏大量的造艦,承天府大木已經逐漸枯竭,如今的大木多是從呂宋等南洋地區砍伐,遠距離的原木運輸,給鄭氏的造船業增加了很多的成本。
這讓鄭氏不得不想其他的造船替代方桉,而且木製船隻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造船的大小取決於做為龍骨的大木的大小,想要真正的標準化造船非常的困難。
用鋼鐵製造龍骨的最大好處就是龍骨的尺寸可以標準化,有了標準化的龍骨,造船的標準就能統一。
當然這些新技術還在研究驗證階段,什麼時候能夠實現還不知道,安清重次從繩梯爬上這艘堪稱鉅艦的‘天津’號上,心中驚恐萬分。
倭國是島國,非常重視水師建設,不但自己製造有倭國特色的安宅船,也吸收荷蘭等西方國家的造船技術,製造西式的船隻。
不過倭國的造船技術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隨著幕府收緊對傳教士開放的態度,在天草一郎造反失敗之後,與西方的聯絡更是一度中斷。
本來一個島國最應該實施的海洋戰略,卻陰差陽錯地進行了鎖國戰略,只允許外國商船在長崎進行交易。
安清重次可不是沒有見識的愚夫愚婦,當然知道這艘大艦代表的是什麼。登上戰艦之後,安清重次的姿態放得很低,在互相介紹完身份之後,安清重次趕緊鞠躬行禮道:“華夏王!我國一直與華夏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在我國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斷絕與貴國的貿易往來,這些年貴國從我國掙到銀子應該數以億計了吧!
難道這樣的友好還不夠嗎?還要用刀兵解決問題嗎?”
面對安清重次的質問,鄭經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歷次向長崎方面討要存銀的公函,以及長崎方面的回函。
安清重次看完這些公函,狡辯道:“這些存銀我方正在調查,由於存銀之地失火,在沒有查清損失之前,確實無法給予貴國答覆,還請貴國見諒。下官這就回去將貴國的存銀湊齊,保證不會少一兩銀子。”
“安清先生說的輕巧,我華夏大軍勞師遠征,花費鉅萬,你一句將存銀還給我華夏就完了,我國的損失誰來彌補?”
“貴國可有什麼建議?若是條件差不多,下官也可以酌情應下!”安清重次輕聲問道。
“我華夏是禮儀之邦,從來不做無禮之事,對於貴國的無理行徑,我華夏要求,除了歸還我華夏在長崎的存銀之外,還要額外彌補我華夏無端耗費的軍費兩千萬兩。
要的不多,聽說貴國人口兩千萬,每人差不多就一兩銀子,對倭國這樣的產銀大國不算什麼事。”
“你們怎麼不去搶?”聽到這個金額,安清重次勃然大怒,差點就想拂袖而去。
鄭經冷笑道:“安清先生!若是換了寡人以前的脾氣還真想搶一下,不過現在寡人是以理服人。咱講的是禮,要問這禮在哪裡,就在寡人的大炮射程之內。
試問安清先生,若不是我華夏有足夠的實力,安清先生會乖乖地承諾還我華夏的存銀嗎?既然貴國當初誤判了我華夏的實力,現在就要接受這樣的後果。
沒有實力就不要做不符合實力之事,不然就會有不可預測之事。”
安清重次無言以對,當時就是覺得鄭氏日薄西山,隨時都有可能被建州蠻夷滅掉,因此才找各種藉口不願意歸還這筆銀子。
後來發現鄭氏不但沒有被滅,實力還越來越強,再想還這筆銀子的時候,卻沒想到銀庫失火,存銀損失了大半。
至於這存銀到底是燒沒了,還是有人貪了,現在也沒有任何的定論,長崎方面要求按照失火後存留的銀子歸還,而鄭氏卻堅持要全部的銀子,還要加上每年一成的利息。這利滾利到現在連本帶利至少要長崎拿出五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