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耿精忠與範承謨(第1/2頁)
章節報錯
傑書很想硬氣地說一句,老子就跟你打一場,誰贏了福州就是誰的,可是他卻不敢,他承擔不起挑起戰端的責任。而且有一點林陛說的沒錯,他拿不出任何耿精忠與滿清達成條約的文字內容。
這時候,他忽然明白了鄭氏海寇為何什麼事都要落在紙上的原因了,只有落到紙上才不容抵賴,口頭約定變數太多,很難做為證據,除非有足夠分量的證人。
原本是有足夠分量的證人,可是這個證人已經被王世瑜一刀殺了,可以這一刀解決了很多的隱患。
無奈之下的傑書最後在福州城外與林陛簽下瓜分福建的條約,華夏拿下漳州、泉州、興化、福州四府,滿清方面拿下汀州、延平、建寧、邵武四府。
滿清控山,華夏臨海,雙方分福建而治之。
雙方達成協議之後,傑書退回延平府,在延平各地修築防禦營寨,一方面防止華夏方面的突然襲擊,另一方面嚴防四府百姓偷跑到華夏控制的土地上。
將傑書打發走,林陛才有時間將耿精忠約見耿精忠,這些天一直被軟禁在靖南王府的耿精忠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頤指氣使的氣度。
在福建總督府見到林陛後,趕緊上前行禮道:“罪人耿精忠拜見林大帥!”
看著一臉憔悴的耿精忠,林陛安慰他道:“不管你的祖上做了什麼,至少在反抗滿清、恢復華夏衣冠這件事上你是做對了。
若是說華夏方面能夠給你什麼樣的優待,那是不可能的,本帥也不會拿這些東西忽悠人,眼下襬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到望加錫參與大明覆國,大明君臣現在缺少能夠帶兵的武將,你到了那裡,會得到大明君臣的重視。
第二條路是,你若不想離開福州,那就只能做個富家翁,靖南王府肯定是不能住了,華夏方面允許你和家人帶走王府的私人財物,以後在我華夏治下是經商、還是經營作坊,亦或是買地做個地主都可以。”
這些話其實王世瑜已經提前跟耿精忠打好了招呼,耿精忠也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他才三十多歲,還不想就這麼蹉跎一生。
既然能夠到望加錫帶兵,那就說明鄭氏並不會將他當做防備的物件,至於說什麼大明覆國,在耿精忠心裡不過是鄭氏想要打發朱明宗室的一個過場。
不過耿精忠還是好奇這個望加錫到底在哪裡,有多大的地盤?
林陛將南洋的地圖讓親衛掛起來給耿精忠講道:“這望加錫是一個大島,大小有一個福建再加上半個浙江那麼大。
不過上面現在的人口都是土人,形成分散的幾個部落,大明君臣上島之後,需要將這些部落一一征服納入王化。”
耿精忠愣了一下,這麼大一塊土地怎麼鄭氏怎麼就捨得給了朱明宗室了呢?原本還以為撐死了也就一府之地,沒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的土地。
“林大帥!華夏王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林陛微笑道:“我家大王擔心他的新政會將華夏引入歧途,將大明安置在望加錫,繼續用傳統的模式治理,兩相進行比較,若干年後,一旦發現傳統的模式更適合我華夏的發展,再改回來也能有一個參照物。
天下的土地那麼多,在華夏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與華夏理念不同的英才,這些人總不能都殺了。
大王一貫的主張都是能不殺人就儘量不殺人,我華夏每一個百姓都是寶貴的資源,不能在內戰中白白消耗掉。
因此在現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我華夏最主要的目標不是打仗,而是收攏難民,給難民一條活路。大陸的人口減少,也能讓天下的土地更加的寬裕,留下來的百姓也能多分的幾畝薄田,至少不會為三餐不繼而發愁。”
耿精忠沒有想到這大明覆國與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鄭氏竟然是真心要扶持大明建國,而且還要在海外建成一個樣板。
看來這海外大明大有可為自己到了望加錫,只要能夠得到重用,說不定用不了多少年,自己依靠自己的本事一樣能夠做到位極人臣。
原本還想著借望加錫這個跳板融入鄭氏,沒想到還能在海外大明能夠有一席之地,這倒是讓耿精忠感到一絲意外之喜。
決定了要南下加入大明,耿精忠便收拾好家當,只要有南下呂宋的船隻,就會搭乘船隻一路南下到三寶顏與朱術桂等大明君臣匯合,送走了耿精忠,還有一個人需要林陛處置,這個人就是滿清的福建總督範承謨。
這個人是滿清的鐵桿忠臣,而且這人在閩浙兩地都頗有官聲,是個政績民心都很不錯的官僚。這樣的人若是殺了,會非常影響華夏在百姓中的聲望。
可是這樣的人想要勸降又談何容易,最簡單的辦法是將這老官僚送到承天府讓華夏王去頭疼,若是如此處置,怎麼能夠顯示出林公臺的能力。
林陛讓王世瑜去牢房試探了幾次,都被範承謨罵了個狗血淋頭。這人就是典型的滿請忠犬。
對於這樣又臭又硬的人,林陛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為了顯示誠意,林陛親自去了一趟牢房見範承謨。
雖然被關在大牢中,但是範承謨並沒有受什麼罪,一來是範承謨官聲不錯,就算是底層的獄卒也挺敬重他。
二來獄卒們也是察言觀色的高手,看著鄭氏高層多次來大牢中勸降,每一次的態度都很尊敬,這就讓獄卒們產生了一種範承謨隨時都有可能出去的感覺。
沒有人會得罪一個也許第二天就成了封疆大吏的囚犯,除非受人指使,或者腦子有病。
林陛進入牢房的時候,範承謨正坐在鋪著稻草的床鋪上看書,似乎還看的非常的入神,就連獄卒開啟牢門都沒能讓這個老倌兒抬一下眼皮。
林陛知道這老小子就是故意的,因此他反其道行之,以前王世瑜來勸降的時候都是態度非常尊敬,而林陛可不慣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