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海哪裡知道這樣的滑膛火銃,在華夏根本就是淘汰的產品,這樣做工精緻的手銃就是藩府批給各個高階將領用做饋贈的禮物的禮物槍。

正是周全斌的刻意拉近與巴海的私人關係,使得華夏軍隊幾年內在外東北的行動沒有受到滿清的任何掣肘。

在對待羅剎人的時候,滿清與華夏難得的同仇敵愾。

外東北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在海面上的冰雪開始融化的時候,第一艦隊調任旅順守備長官的謝鳳山率領第二分艦隊搭載著補給物資,以及第三批次的移民抵達海參崴。

第二分艦隊長官謝鳳山與周全斌並不熟悉,這位依靠海軍技術起家的軍事長官看起來不像一個軍官,更像是讀書人。

周全斌本就對海軍沒有什麼好感,再看到謝鳳山這樣的白面書生一般的海軍將領,更是不待見,只是跟謝鳳山打了個照面便推脫自己還有公務走了。

謝鳳山一頭霧水,自己沒得罪這個陸軍的軍頭吧,怎麼上來就給自己甩臉子,陸軍馬伕真的是不可理喻。

不過大家屬於不同的單位,並沒有隸屬關係,謝鳳山也犯不著熱臉貼上冷屁股。

在海參崴卸下一半的移民,留下一半的船隻裝載一個冬天海參崴積攢的山貨,另一半的艦隊繼續北上直抵廟街將剩下的移民放到廟街墾殖。

廟街的氣候要比海參崴殘酷的多,無法進行墾殖耕種,移民們留在這裡目的是為了給海軍建設造船廠。

廟街周圍有數不清的原始森林,內河船隻也不需要非常堅硬的木材,附近的樹木完全可以滿足內河船隻的需要。

在安頓好移民在出海口附近伐木建設營地,儲備木材為建設造船廠做準備。大型船隻無法進入內河探險,謝鳳山特意調過來十幾艘槳帆船進入黑龍江,逆著河流上溯。

黑龍江下游主河道大體上是以南流向的北的方向,因此謝鳳山所率領的探險隊沿著黑龍江一路向南航行。

沿途到處都是原始森林,偶爾能夠在河道兩岸看到一些木房子,這些原始部落的百姓普遍以漁獵為生。

謝鳳山吩咐手下的書記員做好沿途的地理環境標記,連續航行了半個月的時間,探險船隊在烏蘇里江與黑龍江的交匯處與陸軍的探險隊伍相遇。

這個三岔口的地方,當地的赫哲人部落稱其為伯力,由於這裡是河流交匯之地,河道錯綜複雜,到處都是溼地沼澤,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入沼澤再也無法上來。

周全斌是刻意在這裡等候謝鳳山,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必須要與海軍合作,誰讓陸軍沒有船隻,也不會操船呢?

不管是否看不順眼,雙方還是合營到一處,謝鳳山做為下官主動向周全斌打招呼道:“周大帥!這麼巧!竟然在這裡相遇了。”

“本帥是在這裡刻意等候你們,你們的速度也太慢了,本帥已經到了好幾天了。”

聽到周全斌的話裡有認為他們行動遲緩的意思,謝鳳山也不生氣,笑著解釋道:“海軍畢竟是第一次進入黑龍江,對於航道並不熟悉,需要不停的試探河道的深度,做好河道的水文記錄。

因此速度不會太快,周大帥若是嫌棄我們慢,可以自己找幾艘船向上遊探索。”

周全斌挑刺的話,被謝鳳山不軟不硬的一句話擋了回去,順便還挖苦了一句陸軍不會駕船。既然在這裡等著海軍搭載,有求於海軍,那就應該對海軍客氣點兒。

十幾艘槳帆船的搭載能力沒有多少,最多能夠搭載一個營計程車兵,以及全部的武器裝備。周全斌並沒有隨船繼續沿江探索,而是在伯力建設華夏新的移民點,周全斌打算將這裡建設成為向鮮卑利亞探索的前進基地。

因此周全斌希望海軍將內河造船廠挪到伯力,廟街太靠北了,那裡的氣候太嚴酷,並不適合耕種,華夏百姓最擅長的是耕種,不適合耕種的地區應該留給遊牧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