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打破枷鎖(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巴特感受到了鎮撫官鼓勵的目光,重重地點點頭當著臺下所有的牧民說道:“各位高鄰,左右鄉親們!老巴特已經快五十歲了,本來覺得這輩子就這麼窩囊的過去了。
說不定哪一天,長生天就把我這把老骨頭帶走了,以前總覺得老巴特過這樣的苦日子是自己的命不好,這輩子多在佛祖的佛前燒幾炷香,祈禱來生投個好胎。
我們真的不配過好日子嗎?老巴特的大兒子跟著臺吉去打仗,結果人死了,臺吉沒有給老巴特任何的說法,老巴特去臺吉的部落詢問,可是臺吉告訴老巴特撫卹已經發下來了,由烏仁巴雅爾代發給老巴特。
當老巴特去詢問這個人的時候,他告訴老巴特撫卹根本就沒有,一個賤民也配拿到撫卹,擁有自己的牛羊?
其實你們都知道撫卹是被烏仁巴雅爾私吞了,這個壞東西敢私吞老巴特的撫卹就是欺負老巴特人老實,不敢反抗。”
烏仁巴雅爾辯解道:“老巴特!我是貪了你幾隻羊,可是在臺吉下一次徵兵打仗的時候,我還幫了你,不然你跟著臺吉出去打仗,說不定現在早就死在戰場上了。”
“你這狗賊還好意思提這件事,我的女兒出嫁的當天你這狗賊以逼迫老巴特去給臺吉服兵役為由強迫老巴特把女兒的除夜獻給你這狗賊。
為了這件事,親家一家一直都對老巴特耿耿於懷,老巴特的女兒在夫家如今過的苦不堪言,都是你這狗賊害的。”
老巴特的這個指控引起了牧民們的共鳴,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指控臺上的這些人各種罪行,尤其是關於初夜權的控制,更是讓牧民們咬牙切齒的痛恨。
牧民根本無法確定自家的媳婦第一胎生下的到底是不是自家的種,鎮撫官知道這也就是草原上對於貞潔看的沒有關內百姓那麼重,不然光是這一條罪行,就得逼死多少女人。
隨著指控的人越來越多,臺上的被綁著的人開始害怕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豬狗一樣的牧民竟然有一天能夠指著他們的鼻子控訴他們的罪行。
這種恐懼已經超越了死亡本身,更意味著舊的秩序的崩塌,他們這樣依附頭人獲得權力作威作福的人以後沒有了生存空間。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來指認這些人的罪名,這些人罪證越來越多,每一樁每一件都是有據可查,人證物證據在。
這些人想抵賴都沒有機會,只能帶著驚恐的表情低頭認罪,就在這邊的指證大會要結束的時候,前方的斥候發回前方的軍情,大軍已經將駐紮在大城子的喀喇沁部落全部殲滅,除了戰死和少量逃走的牧民,其餘的部落牧民全部成了華夏軍的俘虜。
當鎮撫官在高臺上宣佈了這個訊息的時候,被綁著的這些人徹底沒有了希望,一個個垂頭喪氣,再無一絲一毫的硬氣。
鎮撫官趁熱打鐵,當場宣佈這些罪行累累的人被判處死刑,立刻執行槍決。在一陣槍響過後,曾經欺壓在牧民頭上的惡人都變成了一具具的屍體。
在牧民們拍手叫好聲中,鎮撫官宣佈了新的規矩,草原上的牧場以後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進行分配,每家都會擁有自己的牧場。
同時華夏民政的官員還會前來指導他們如何從遊牧轉變成駐牧的方式,指望自然生長的牧草養殖規模永遠不會發展起來。
一些優質的牧草將會引起到草原種植,有了人工種植牧草的加持,牧民便不用每年都隨著牧場的枯竭選擇遊牧。
對於這方面的學問,鄭經敢說認第二,沒有人敢說認第一。農林漁牧是農學院的必修科目,合理的放牧與保護牧場,是草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這一方面,這個時代的百姓比現代唯利是圖的人更懂得不能竭澤而漁,無論是漢地的百姓,還是草原的百姓都知道不能對一片牧場過渡放牧。
牧民們當然知道能夠給他們分封牧場,分配牛羊這是好事,可是卻沒有人敢於發聲接受,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敢。
在他們看來,漢人畢竟是過客,今天幫助了他們分配了牧場,等漢人一走,頭人們回來他們又會回到生不如死的生活,甚至比之前還要悽慘。
看著大家沉默的態度,鎮撫官點名問道:“老巴特大叔!你們是否有什麼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