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冷笑一聲道:“明珠大人,若是所有人都能讀書,大人還能役使誰。誰還願意給你當牛做馬。您府裡的那些丫鬟、小廝會甘心一輩子都活的不像個人嗎?”

“這些奴婢都是賤籍,不當奴才又能幹什麼,朝廷對奴籍的限制你陳子端又不是不知道。”

“朝廷!您說的對,可是若是朝廷沒了呢?”

明珠驚恐地睜大了眼睛,問道:“你是說海寇若是得了天下,這奴籍恐怕是沒有了。確實細作回報說鄭氏在幾年前因為鄭泰事件,已經取消了奴籍。

不過海寇真敢這麼幹,不怕整個天下都群起反對嗎?”

“這才是關鍵啊!海寇若是能得天下,必然會為了爭取賤民之心,宣佈取消奴籍。”

“我大清只是暫時遇到了困境,怎麼可能讓海寇得了天下。”

與陳廷敬激烈的態度相比,張英卻很平靜,陳廷敬說的這些危機他也能看得到,而且他還看到了更大問題。

若是這些士卒退出兵役返回家鄉,這些在軍隊中得到良好待遇計程車卒,回到家鄉也會妥善被鄭氏安置,他們會成為鄭氏海寇維護鄉間穩定的基石。

以後的鄉下,鄉紳的話語權一定會被壓制,鄉紳在鄉下沒有了話語權,那跟土財主就沒有任何的區別,不過是一隻大一點兒肥羊而已。

張英想的是這種制度與現行的鄉紳制度的優劣,現行制度是鄉紳制度,朝廷與鄉紳分管著這個國家的上層與下層,中間部分便是連線上下的官員。

這個制度的最大的問題在於鄉紳權力太大,大到了能夠反噬國家體制,腐爛國家的賦稅根本,大明朝的前車之籤並不遙遠。

張英現在還無法判斷海寇的這種將上下都控制的制度是否行之有效,歷史證明先秦的上下都管並不能為國家帶來好處,還會給國家造成沉重的負擔。

第二天的談判繼續進行,接著就商稅問題扯皮。

滿清方面也在昨晚私下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須要保證稅款由朝廷自由支配,至於百分之五就百分之五吧,海寇能有多少商人,又能帶來多少稅收,最重要的還是農桑稅賦。

在談判一開始,納蘭明珠便提出,其他的條件可以答應,但是商稅必須按照百分之八收取,同時朝廷可以允許鄭氏對這筆稅款進行監督,但是隻要不是針對鄭氏的撥款,鄭氏不得阻攔。

周全斌果斷回絕了明珠的提議,並且明確表示商稅華夏方面也可以做出一些讓步,提高一個一個點,按照百分之六收取。

不過這筆稅收不得用於軍事作用,不管是針對任何人,華夏商人的賦稅應該用在民生上,而不是用在暴力用途。

雙方的扯皮來回拉鋸了幾回,滿清方面發現周全斌已經堅決不再讓步,便點頭應下了這一條。

在進行第十一條談判之前,明珠再次提到關外,希望鄭氏從關外撤軍,若是鄭氏能從關外撤軍,朝廷還可以對鄭氏進行補償。

這件事在昨晚明珠就已經隱晦地對周全斌與何義二人提過,並且表示事成之後,每人能夠獲得十萬兩的好處。

兩位將軍含糊其辭,表示這銀子的事不能空口說白話,同時也不敢保證這件事能夠辦成。

很明顯周全斌與何義是打算坑一把明珠,至於能不能坑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向滿清官員傳達一個訊號,那就是想用錢收買華夏高階官員是行不通的。

第十一條的釋放一切反清志士,滿清方面並沒有做太多的刁難,只要鄭氏能夠提供名單,名單上的人只要活著,都可以交給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