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清京畿條約(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周全斌舉的這個例子,在滿清方面肯定不認為自己有錯,都已經是大清的天下了,莊廷鑨這群人竟然還想著給前朝歌功頌德,不殺不足以震懾人心。
對於滿清的邏輯來說就是,不服的全殺了,剩下的就剩下了磕頭蟲,求做奴才而不得。滿清寧願把華夏戶貼的百姓也看做上等人,也絕不會對治下的百姓平等相待,這就是滿清深層次的邏輯。
不然後世怎麼能夠喊出‘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這樣的無恥之言,因為這就是滿清的核心邏輯,在滿清上層看來,旗人與漢人本身就不是平等的,何來平等?
第九條滿清方面沒有任何的異議,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有異議也沒有辦法,除非滿清能夠自己打回來,滿清這會兒想的就是先把眼前這一關糊弄過去,至於一些承諾過的條約,也可以完全不用遵守,畢竟這個世上還是用拳頭說話的世界,只要有足夠的實力,條約就是一張廢紙。
到了第十條的時候,雙方之間又開始了激烈的爭鋒,第十條規定華夏商人的賦稅不得超過百分之五,這對於滿清來說非常難受。
清從明制,商稅定的不高,只有三十稅一,不過傻子都知道,商稅只是明面上的稅收,各種攤派才是稅收的大頭,是地方官撈錢的重要渠道。
若是把這一條給簽下來,官員們還怎麼撈錢,京官每年的冰敬碳敬從哪裡來。
周全斌這邊咬死了滿清規定的商稅只有三十稅一,華夏要求只繳納百分之五已經超過了滿清朝廷規定的稅額,算得上是華夏方面已經做出了讓步。
這些話讓納蘭明珠心中有苦說不出,畢竟那些所謂的攤派是拿不到桌面上講的,講出來徒遭海寇笑話。
關於商稅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滿清方面拿不出任何有利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商稅不是三十稅一,碰上華夏方面就是認死理,就是百~萬\小!說面的東西,一切暗箱操作都不承認。
商稅問題一直到天黑也沒有達成一致,尤其是收到的華夏商人的商稅,這筆錢還要在華夏方面的監督下使用,確保這筆錢不會用在軍事上。
這是讓滿清的幾個談判大臣最難受的,自己的錢怎麼花都不能做主,那這稅還收個什麼勁兒。
晚上週全斌邀請幾位滿清高官在軍營裡吃了一頓華夏軍隊的伙食,在吃飯的時候還向明珠等人解釋,軍營裡有軍法,官兵一致,所有人都必須吃一樣的飯菜,不得有特殊對待。
明珠等人也很好奇這些海寇的軍中都吃什麼,於是本來打算回城的幾位滿清高官都留下來與周全斌與何義等人一起吃了一頓軍營的伙食。
晚餐是非常駐營時的標準,一葷兩素,外加一個湯。葷菜是野戰千年不變魚肉罐頭,兩個素菜一個是清炒黃豆芽,一個是涼拌腐竹,都是標準的豆製品,是行軍時的最佳蔬菜,湯是紫菜湯。
這頓看著不起眼的飯菜在滿清高官心裡卻是翻江倒海,他們按照自己的估量這一頓飯菜的成本至少要一百文以上。
士兵們就算一天兩頓飯,一個月下來也得六兩的伙食費,這樣養兵得花多少錢才能養得起百萬大軍。
陳廷敬有些不相信普通士兵也是吃這樣的飯菜,非要去普通士兵的營帳去看一看。周全斌表示隨便看,只要不打擾到士兵休息就行。
當週全斌這麼說的時候,陳廷敬其實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只是還有點兒不死心,萬一這姓周的在唬人呢!
明珠對這些東西不怎麼關心,他更關心怎麼完成皇上交給他的差事,有這工夫還不如跟海寇的兩位主將拉近關係,嘗試著賄賂一下這兩位主將。
陳廷敬帶著張英兩個漢人官員在華夏軍隊的營地中四處檢視,連續進了幾個營房都沒有發現吃飯計程車兵。抓住一個吃飯計程車兵詢問才知道,這鄭氏的軍隊吃飯每個隊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隊計程車兵都在一個食堂吃飯。
兩人連續進了幾個食堂,發現所有的食堂飯菜都是大同小異,也就是周全斌所說的一葷兩素,還有一份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