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年號興武(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施琅的堅持,康熙明白是為什麼,若說這施琅有多麼的公忠體國,說出來別說康熙不信,只要熟悉施琅人品之人就能知道這貨根本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
不過康熙卻相信施琅想要滅掉鄭氏是發自肺腑的,不為別的,就為了鄭氏對施家的滅門之仇,施琅這個人雖然是個小人,不可重用,但是放在合適的位置應該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
這就是康熙引以為傲的用人之道,那就是不管是什麼人在他眼裡都有用處,就看把人用到什麼地方。
對於施琅可以用在海戰上對付鄭氏,卻不能讓他獨掌兵權,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人給他掣肘,這才能放心使用。
“施愛卿!想要造船也得等到康親王將福建拿下,朕給你一道旨意,你先到沿海各地蒐羅會造船的工匠,讓這些工匠按照你的要求燙出小樣,等到船廠一開工,立刻就能投入到建造當中。”
“皇上!如今在福建造船非常不安全,以逆鄭的實力,他們絕對不可能會讓我們在福建安安穩穩地造船,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破壞。”
“那依你這船廠應該放在哪裡?”
“臣建議將船廠放在旅順,一來旅順遠離鄭氏核心東番島,逆鄭就算想要搞破壞也會鞭長莫及,二來遼東盛產大木,正好適合為船廠提供造船材料。”
旅順這個名字對於滿清上下來說談不上熟悉,也談不上陌生,這就是蓋州一塊靠海的邊鄙之地,在徹底清除了駐守旅順堡的明軍之後,旅順地區因為缺少人力開發就已經逐漸荒廢。
儘管滿清入關之後,執行了鼓勵百姓到關外墾殖的政策,然而關外苦寒,又沒有像樣的支援政策,百姓自然是不願意丟掉半條命跑到關外墾殖。
施琅的建議正中康熙的下懷,有了這個造船廠的吸引,朝廷能夠更快地向關外移民,以充實關外的人口。
再大的地盤沒有人根本就守不住,北方的寧古塔將軍,已經多次接到邊民的求助,說是一夥白皮黃髮、形如羅剎的蠻夷,在北海以東到處燒殺搶掠。
這些蠻夷非常兇狠、野蠻,遇到各個村落的百姓,通常都是整個村子全部屠掉。如今朝廷一直騰不出手來,應對這些蠻夷的入侵,若是能夠快速增強關外的實力,再對付起這些蠻夷來就會容易的多。
因此康熙給了施琅全權,同時下達聖旨,鼓勵關內百姓到關外伐木,朝廷會以優厚的價錢收購。
施琅得到了康熙的旨意,立刻行動起來,旅順堡已經荒廢了多年,想要重新使用,少不得一番建設,別的不說,單是人力這一塊就需要大量的人口。
有了康熙的支援,施琅相當於拿上了尚方寶劍,在拿到戶部的第一筆撥款以後,立刻開始在京畿附近招募流民到旅順附近屯墾。
施琅在鄭氏效力多年,對於移民如何招募安置非常熟悉,他也很清楚願意移民的百姓心裡想的是什麼。
這位的人品如何拋開不說,能力是母庸置疑,似乎鄭氏出身的將領官員,都有很強的移民屯田天賦,無論是已經故去的林鳳、還是如今在瓊州的黃廷都是優秀的屯田將領。
不說滿清這邊為了應對鄭氏的佈局,回頭再說身在承天府的鄭經,立國大典舉行過後,整個鄭氏上下都瀰漫著喜悅的氣氛。
雖然大家還是幹著原來的差事,但是心理上的滿足感卻是不可同日而語。由於已經立國,就不能再用永曆的年號,在經過君臣的商議之後,定下了新的年號。
陳永華與眾文臣選出幾個詞供鄭經挑選,鄭經從中挑出了一個‘興武’的詞做為華夏帝國的第一個年號。
年號的選擇上,讓群臣明白了鄭經的心意,大王還是想要做武帝啊!
‘興武’意為整軍興武,正適合如今鄭氏的氣氛,整個鄭氏現在基本上就是一臺高效的戰爭機器,一切都在圍繞如何打贏戰爭。
鄭經知道選擇了‘興武’這個年號,就意味著徹底的與儒生決裂。儒生們最不喜歡的就是戰爭,不是他們多麼的悲天憫人,而是戰爭一起,武臣的地位就會急速上升,文臣只能跟在武臣的後面給武臣做後勤部長。
前方供應不上,板子絕對會落在文臣的屁股上,這讓以天下為己任,自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的讀書人怎麼能夠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