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爭形勢分析(第1/2頁)
章節報錯
永曆二十五年年底,承天府發生了幾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原建平伯、吏官鄭泰突然以自己身體有疾為由向藩府遞上辭呈,延平王未加挽留便批准了鄭泰的辭呈。
鄭泰突如其來的下臺,讓整個鄭氏上下噤若寒蟬,一些與鄭泰過從甚密的官員選擇了夾起尾巴做人。誰也不想延平王的手中的班子下一個打到自己的身上。
至於手握重權的鄭泰被突然拿下,誰都沒有感到意外,從上一次鄭泰被削爵開始,一些心思縝密之人便預料到了鄭泰的結局。
面對延平王的敲打若是還不長記性,那麼被拿下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以延平王的威望,拿下一個吏官,根本就掀不起一個浪花。
鄭泰留下的吏官位置由從大陸返回的陳永華接任,經過這麼多年的佈局,鄭經在大陸的情報網路基本上已經健全。
陳永華已經沒有必要在大陸親力親為,是時候發揮他的內政強項,讓他擔任吏官在並且兼任整個鄭氏內閣資政。
這個職位相當於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可以說是鄭經對陳永華最大的信任。
另一件大事是兵官洪旭(比真實歷史上多活了四年)在年底的時候在任上亡故,空下的兵官位置,鄭經一時沒有想好讓誰接任,這個位置是個制衡軍隊的關鍵位置,必須要任用得當,不然一定會出大亂子。
為此鄭經特意與返回承天府任職的陳永華商議:“復莆!你覺得兵官職位應該讓誰擔任?”
“臣覺得張煌言適合這個職位,兵官如今並不管兵,完全是一個監督部門,主要負責監督軍餉的發放,部隊的後勤開支,武備的裝備。
這個位置最需要一個剛正不阿之人,蒼水先生的人品值得信賴。”
鄭經點頭道:“蒼水先生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不過調走蒼水先生,誰來擔任瓊州知府?”
“馮錫範如何?”
對於這個自己曾經的侍衛,鄭經不怎麼感冒,不過馮錫範在雞籠做的確實不錯,雖然比不上萬年、天興兩個附郭縣,可是比起執掌澹水的葉亨來說要強上許多。
鄭經忌諱的不是馮錫範的能力,而是這個人善於內鬥的人品,不過他攛掇鄭聰弄死鄭克臧,又與劉國軒一起攜著鄭克爽投降滿清也是勢窮之後的無奈選擇,還是給他一個機會吧!
“也罷!那就安排希範去瓊州吧!雞籠知縣直接讓他的副手升任。”
陳永華點頭應是,君臣二人寥寥數語便定下了幾名大員的去留,談完了人員的安排之後,鄭經把話題轉到大陸上,沉聲問道:“復莆!就復興會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明年滿清有沒有可能正式開始削藩?”
“王上!臣覺得可能性不大,滿清朝廷想要削藩必須要有一個由頭,現在看來各藩之間沒有一人有主動撤藩的念頭。
滿清朝廷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平白無故地撤藩,這從道義上說站不住腳,以滿清上層的智力,應該不會幹這種在政治上丟分的事。”
鄭經回想了一下三藩之亂的起因,好像是尚可喜上疏自請撤藩,然後耿精忠與吳三桂也接連上疏自請撤藩。
滿清朝廷直接沒有推讓便同意了三藩撤藩的要求,於是本來就是試探的吳三桂與耿精忠打起了反旗,三藩之亂爆發。
不過鄭經卻不清楚尚可喜為何要主動上疏撤藩,是發自內心,還是試探滿清朝廷。
“復莆覺得在什麼情況下,滿清才會撤藩?”
陳永華沉吟了一下說道:“依臣看,滿清肯定會私下裡做尚可喜與耿精忠的工作,這兩藩的實力與吳三桂沒有可比性。
若是臣來操作,肯定許給這兩藩好處,但是絕對不會給吳三桂任何好處,因為吳三桂的要求高,滿清給不起。”
“你覺得誰更有可能被說服?”
“尚可喜?”
“為何是他?”
“臣滲透到平南王府的復興會情報人員傳回情報,情報中說尚可喜與其子尚之信不和,父子之間經常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