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文挑著主要的政事項鄭經做了簡要的彙報,鄭經雖然對聽彙報不怎麼感興趣,不過他不可能每天跑到各地去盯著地方官施政,奏疏與彙報就成了鄭經瞭解地方的主要手段。

鄭經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地必須親自到一處地方進行視察,去了解當地的生活情況如何,社會發展狀況。

這些地方都是鄭經臨時決定,為的就是不給地方官粉飾太平的時間,只有如此鄭經看到的才是最真實的情況。

不過鄭經的這種隨心所欲的想法卻讓負責安保的楊來嘉苦不堪言,生怕哪個不開眼的百姓上來給他們的延平王來一刀。

政事彙報完之後,終於輪到了謝永常彙報陸軍的治安工作,相比於海軍的輕鬆而言,陸軍的責任重大。

不但要負責整個呂宋的百姓安全,還要在呂宋進行士兵招募與訓練,唐興文匯報的呂宋擁有不到二十萬人口,那是隻包括編戶齊民的移民百姓。

實際上土人勞工與勞改營勞工的數量三倍於移民百姓,這些勞工才是陸軍關注的重點,謝永常非常擔心種植園主的壓榨會導致這些土人起來反抗。

因此謝永常在勞工數量最多的八打雁部署了重兵,隨時應對土人可能出現的反抗,然而事實上這些土人在種植園中根本沒有反抗的想法。

《控衛在此》

種植園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生活保障,這些奴隸主為了繁衍家生奴才,還給一些表現好的勞工配上了女人。

有了女人的勞工,更加沒有了反抗的念頭,對於這些土人來說每天能夠吃飽,睡覺的時候不會有勐獸侵襲,這就已經很好的生活。

至於華夏百姓追求的幸福生活,為後代謀劃的想法,在土人眼裡就是狗屁,及時行樂才是這些土人最真實的想法。

儘管這些土人很老實,絲毫沒有起來反抗資本家的覺悟,可是謝永常卻不敢掉以輕心,就算出現一次暴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是汙點。

鄭經臨走之前,單獨接見了一次謝永常,鄭氏之臣都知道鄭經的習慣,只要延平王單獨召見臣屬,大機率是要委以重任。

謝永常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呂宋府衙門,原來的馬尼拉城市政廳見到了鄭經,不同於迎接延平王時的一團和氣,此時的延平王表情非常的嚴肅。

鄭經都沒有發覺,自己這幾年的威嚴與日俱增,手下臣屬越來越怕他。就連身邊的近臣說話都變得小心了許多。

謝永常進門給鄭經行了一個軍禮:“臣後軍都督拜見延平王!”

鄭經正在看來自滿剌加的奏疏,連頭都沒有抬,澹澹地說了一句:“坐吧!等寡人看完這份奏疏。”

“是!”

謝永常偷眼瞄了延平王幾眼,發現延平王的表情陰晴不定,心中不由得忐忑了起來。

過來有一盞茶的時間,鄭經終於放下奏疏說道:“怠慢謝將軍了,是寡人的不是!”

“王上日理萬機,臣等一會兒算不得什麼大事。”

鄭經微微點頭道:“好了,客氣的話就不說了,我們開始說正事吧!謝將軍本來一直是在指揮騎兵,由於我鄭氏缺馬,這騎兵的規模越來越少。到現在整個編制已經不足五百人馬。

而你這個騎兵主帥也變成了步兵主帥,調到了呂宋。以你多年的騎兵經驗,若是戰馬足夠,多長時間能夠訓練出一支可以正面作戰的騎兵?”

謝永常心裡就是一動,延平王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問他這樣的問題,藩府肯定要有大動作了,難道說王上有攻打大陸的打算了嗎?

“王上!騎兵與步兵不同,若是士兵沒有騎馬的基礎,光是騎馬的訓練就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才能保證士兵與戰馬形成比較默契的配合。

可是想要達到北方蠻夷那樣的騎術,那更是得經年累月的練習。人家的騎兵都是打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我漢人與牧民相比天生處於騎兵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