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呂宋的現狀(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興文沒想到鄭經時隔這麼久還能記住在呂宋的一個小人物,心中更是驚駭萬分,一件小事延平王都能記得住,那麼一些大事豈不是更會牢記心間。
鄭經不知道岳父的心中所想,即使知道也會不置可否,他可沒那過目不忘的本事。能夠記住林三槍,那是因為林三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這個人在移民危難關頭能夠挺身而出。
唐興文給鄭經介紹了林三槍的事蹟,這個林三槍有勇有謀,不但挽救了眾多百姓的生命,還能捨己為人,以身犯險為鄭軍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呂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事後僥倖活下來的林三槍受到了鄭經的接見,這位英雄對賞賜並不在意,一心記掛著自己的妻兒是否安全。
如此有擔當的漢子,非常符合鄭經的審美觀點,鄭經特意指示當時駐紮在澗裡的謝永常幫忙尋找林三槍的妻兒。
結果好巧不巧,林三槍的妻兒就是那個從地窖裡爬出來找軍隊討食的土人女子和她的兒子,夫妻團聚之後,林三槍成了重建後的澗裡鎮鎮長。
這樣一個英雄被鄭軍樹立起來,當成了宣傳的榜樣,林三槍也不負眾望,擔任鎮長之後就積極與呂宋府附郭縣馬縣交涉,為澗裡百姓爭取更多的好處。
在鄭氏開始推廣大農場之後,各家農場都缺勞工,林三槍在帶著百姓耕作的之餘,便帶著百姓組成捕奴隊,四處抓捕土人勞工。
抓住的這些勞工,轉手賣給各家農場,就能獲得不菲的利潤,對於抓捕土人勞工這件事,澗裡的村民沒有一人反對。
他們對土人個個都是仇深似海,這些年沒少在土人手裡吃虧,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命被土人傷害,要說澗裡百姓最恨什麼人。
鬥牛國人都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肯定是這些沒有底限的土人。
唐興文提起林三槍是因為這個小官的作為非常符合延平王要求的官員標準,藩府完全可以將林三槍作為一個一心為民的官員當成典型來宣傳。
這種宣傳肯定會讓傳統的讀書人不屑一顧,他們會認為一個剛拔出泥腿子的小吏懂什麼做官,不過是一個聽人使喚的下賤貨而已。
可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林三槍可能就是他們身邊的張三李四,更具有可複製性,老百姓會以林三槍為學習的榜樣,就算自己當不了官,也會鞭策自己的娃做一個像林三槍這樣的好官。
鄭經沒想到岳父竟然能有這樣的思想,要知道唐興文真要這麼做了之後,就徹底的跟士紳決裂了,一個讀書人竟然會去為一個雜途出身的小吏張目,實在是有辱斯文。
你唐興文更應該做的是提攜後輩,讓讀書種子能夠坐上大堂,只有如此才能對得起你讀過的聖賢書。
不然怎麼會有門生、座師這些裙帶關係。本質上就是形成一個互相聲援的利益共同體,出現任何事的時候,不問對錯是非,只分敵我。
鄭經對此非常讚賞,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宣傳的力量,林三槍或許真的能夠做為一個基層官吏的典型進行宣傳。
同時也可以給他更大的權力,比如讓他試著去官吏一個縣,一個縣的治理,可不是一個鎮的治理這麼簡單。
說完林三槍這個小插曲之後,唐興文開始彙報整個呂宋的發展,呂宋府如今只有三縣之地,地盤廣大缺少人力開發。
三縣的人口加在一起還沒有超過二十萬人,其中馬縣因為附郭府城,開發最早,人口也最多,已經突破十萬人口,這個人口規模放在大陸也是大縣的規模。
馬縣的經濟支柱是農業其中糧食種植佔整個縣的一半產值,其他的土地都被官府規劃成了金雞納樹種植園。
唐興文剛到呂宋就看到了金雞納樹的價值,他的規劃裡,今後馬縣就要打造成一個金雞納樹產業基地。
這種藥用價值極高的樹木,只好成才之後,那就是躺著摟錢,為了吸引百姓種植金雞納樹,唐興文在拍賣土地的時候做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