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了!”

鄭經等人在島上並沒有久留,看過了香料群島上的香料植物之後,船隊繼續北上穿過蘇拉威西海,從蘇拉威西海與蘇祿海之間一連串破碎的島嶼中間穿過,停靠在了三寶顏港的碼頭上。

三寶顏最高長官中軍副都督劉俊已經在碼頭上迎候鄭經船隊的到來,海軍在三寶顏只部署了五艘大型夾板船搭配了十艘小型夾板船。

這裡並不是海軍關注的重點,對於已經控制了香料群島的鄭軍來說,這裡除了能夠墾殖之外,價值並不是很大。

當初鬥牛國與蘇祿國爭奪這裡的時候也是因為這裡離著香料群島比較近,能夠就近獲得香料群島出產的香料。

從今的三寶顏包括整個呂宋群島,定位都是以農場的形式進行經濟作物種植,種植園成了三寶顏主要生產模式。

尤其是在鄭軍殲滅鬥牛國人之後,接受鬥牛國留下的財產的時候,發現了橡膠樹,鬥牛國人並不知道橡膠的巨大價值。

他們種植橡膠,只為了用橡膠汁液塗抹在布料上製作防水布料,這一製作方法還是鬥牛國人跟土人學的。

可是鄭經卻知道橡膠的巨大價值,別的不說光是一個車輪就需要一個天文數字的橡膠。因此在鄭經得知發現了橡膠樹之後,立刻給謝永常下令,要求必須擴大橡膠樹的種植規模。

不管生產出多少生膠,藩府都會全部收購,並且會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保證種植園主的利益。同時在第一批生膠收穫之後,鄭經立刻成立了專門研究橡膠使用的研究小組。

有鄭經這個上帝視角存在,至少能夠保證研究的方向不會跑偏。別的鄭經不知道,可是他卻很清楚橡膠硫化需要溫度,至於硫磺到底需不需要新增,或者新增多少,鄭經啥也不知道。

不過就是這點開天眼的知識,也足夠讓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的工匠們有了研究的方向,只憑著這一點華夏的研究基礎就比西方早了將近二百年。

若是這樣還被西方追趕上來,鄭經這個穿越者就該一頭撞死。

有了藩府的扶持,訊息靈通人士馬上就意識到商機來了,於是承天府手裡有些資本的大戶人家,開始進軍三寶顏的橡膠種植市場。

藩府有優惠法令,所有百姓到三寶顏種植橡膠,在樹苗長成能夠割膠之前,不但不收任何的賦稅,每年還會根據種植面積補貼一定的金額的銀幣。

因為橡膠樹想要長到能夠割膠的樹齡,至少要七八年的時間,這些年的時間,橡膠園每年都是淨投入,毫無產出。

藩府若是不給一定的補貼,讓百姓看到種植橡膠有利可圖,如何能夠讓百姓願意種植橡膠。對於這種長線投資的專案,沒有國家投資很難發展起來。

鄭經來三寶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視察橡膠園的種植情況,目前三寶顏採用的是種子育苗的方式進行種植。

在劉俊的陪同下,鄭經看到了三寶顏橡膠樹育苗基地,負責育苗基地的是從承天府調撥過來的農技員,這些農技員都是鄭經手把手教出來的。

對於育苗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甚至在不斷的摸索當中有了更多的經驗積累,有些育苗的處置方法比鄭經這個專業的農學生還要專業。

劉俊與鄭經不是熟悉,在鄭經面前表現的非常小心翼翼,給鄭經的感覺就是個循規蹈矩的官僚,並不像一個可以帶兵衝鋒陷陣的將軍。

不過鄭經的這種想法很快便被顛覆,三寶顏並不是只有華夏這麼一家勢力,附近還有一個強大的勢力,橫跨棉蘭老島與婆羅洲,這個勢力就是大明官民非常熟悉的蘇祿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