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巡視(十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磊有些不解,不是物以稀為貴,這貨物越少不是就能賣的越貴嗎?怎麼王上還想著擴大人工培育,一旦種的多了,還能賣上價嗎?
“王上!這些香料少了,不是更能賣上價錢,若是百姓種的多了,豈不是變得不值錢了。”
“貿易的利潤在於壟斷,而不在於多寡,比如災年的時候糧食的價格為什麼會暴漲,一般情況下糧食在偶爾經歷一次旱澇災害的時候,儲備的糧食還是夠吃的。
可是為何會瘋漲呢,那是因為糧商大戶囤積居奇,故意哄抬糧食價格,以發國難財。因為糧食都在糧商大戶的手裡,他們只要不往外放糧,糧食的價格就會一直向上瘋漲。
糧商壟斷了糧食的供應,他們掌握了糧食的定價權,糧食價格的高低完全取決於糧商。
這就是寡人一直強調藩府必須建立起常備糧儲備機制,我鄭氏藩府手中儲存的糧食必須要保證治下百姓兩年的口糧以及種子。
只有這樣一旦出現災荒之年,糧商想要囤積居奇,藩府就能快速向市場投放糧食,狠狠打擊糧商的氣焰。
糧食如此,其他的商品也是如此,我華夏出產的絲綢、茶葉、瓷器為何能夠行銷世界,那是因為我們的瓷器獨步天下。
就算是以青瓷聞名的朝鮮也無法與我華夏的瓷器媲美,更別說其他國家更是連瓷器是怎麼製造的都不懂。
香料也是如此,香料群島出產的這些香料都是獨一無二的,再搭配著我華夏出產的花椒、八角,我們就能壟斷大半的香料生產。
不管我們能夠生產多少,這價格賣多少依然是我們說了算,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買,反正這香料供不應求,我們也可以走陸路賣給草原,以及西域的各個國家。”
洪磊當然聽說過糧商囤積居奇之事,一旦出現災荒,糧商囤積糧食,官府都得低頭說好話,每一次的災荒都是士紳大戶的饕餮盛宴。
延平王所說的平抑糧價的辦法,哪個朝代都明白,問題是各大糧倉之中沒有糧食,糧食早就被貪官汙吏給倒賣一空了。
就像大明一樣,明知道西北的流寇,只要有大量的糧食輸入就能將流寇平息,可是朝廷卻拿不出糧食,即使拼湊出一點兒銀子,準備採買糧食,可是還沒等出了京城就被漂沒了大半。
這樣的朝廷不敗就沒有天理了,延平王說的不錯,要想天下大治就必須從吏治開始著手,沒有一支高效的官僚隊伍,再強大的國家,也會被蛀蟲給蛀空。
不過洪磊還有一些其他的擔心,那就是這些掙錢的生意全部壟斷在國家手中,這些生意還是需要官員進行打理。
都不是自家的生意,官員哪裡願意費心思經營,長久下去,這些本該是最掙錢的生意會不會因為懶政、貪腐、經營不善而虧損倒閉。
“王上!轉了一圈臣發現藩府最掙錢的生意都是官員在打理,如何才能保證這些官員能夠盡心盡力的為國家牟利?”
這個問題問住了鄭經,這是個千古難題,國家掌控,難免就會出現各種的貪腐、效率低下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監管,所謂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無論監管地多麼嚴格,還是能夠被心懷不軌者抓住漏洞,最關鍵的是要看國家經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這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就跟我們明知道病從口入,卻還是要吃飯喝水一樣,國家控制資本的弊端肯定有,而且還不小,不過我們更要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還有國家沒有必要將所有的行業控制在手中,國家要控制的應該是關乎於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比如糧食、鹽鐵、以後還會包括煤炭、各種礦物。
至於香料、絲綢、瓷器、茶葉這些高附加值的商品,早晚都要放開給普通商人經營,國家只要調節好稅賦的徵收就好。
這些暴利行業必須加徵重稅,不然只能白白養出一群為富不仁,奢靡享受的寄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