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滿清的滿蒙八旗騎兵卻比吳軍強大,吳軍多年在西南征戰,騎兵的數量銳減,已經從關寧鐵騎變成了大部分步兵。

騎兵因為缺少馬匹補充,以及西南的地形並不適合騎兵展開,吳軍的騎兵已經越來越少。在騎兵方面,滿清對吳軍有壓倒性優勢。

一旦雙方開戰,吳軍步兵強,滿清騎兵強,鄭經用火銃武裝吳軍使得吳軍對上滿清騎兵有一戰之力。

這樣實力均衡才能在戰場上誰也奈何不了誰,若是鄭軍為吳軍提供便於跟隨步兵行動的火炮,吳軍很有可能就會對滿清形成壓倒性優勢。

若是滿清被吳軍快速推倒,鄭軍就要直接面對吳軍,這對鄭軍絕對不是好事,鄭軍‘驅逐韃虜、恢復華夏’的口號就會失去意義。

想明白這一點,陳永華豁然開朗,頓時對延平王佩服的五體投地,延平王在舉手投足間便做出了最符合鄭氏利益的決定。

至於一些聖母病的人會說,兩軍拉鋸連年征戰會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這對鄭氏來說並不是問題,鄭軍完全可以利用滿清與吳軍交戰的機會,將中原百姓大量移民到海外,充實海外人口。

陳永華在梨花驛等待期間,夏國相卻在日夜兼程往昆明趕,半個月後,在小年之前夏國相回到了昆明。

夏國相帶回的鄭氏商品,讓吳軍上下大為震撼,鄭軍提供的每一樣商品都是吳軍目前難以拒絕的。

吳叄桂看著這些似乎是為吳軍量身打造的物資,心中明瞭,看來自己是小瞧了鄭氏那個後生小子了。

這小子是在推著吳軍站在朝廷的對立面上,而且這是赤果果的陽謀,這些物資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無論哪一樣放到市面上都能獲得不菲的利潤。

自己若是反對這樣明顯獲利的交易,手下的兄弟都會起來反對自己。沒有了手下這幫兄弟的支援,自己還能安穩地當好這西南王嗎?

可是這種交易一旦持續下去,就沒有不被朝廷知曉的時候,朝廷一定會加緊對自己的鉗制。直到有一天逼著自己不得不與朝廷反目成仇。

後生心黑手狠,還捨得下血本,看起來要比鄭大木強多了,鄭大木生了個好兒子啊!

在沒人的時候,夏國相悄悄向吳叄桂彙報:“岳父!鄭軍有一款非常犀利的火銃,八十步的距離可以擊穿一寸厚的木板,六十步的距離能夠擊穿兩寸厚的木板。

而且這款火銃還是自生火銃,不用火繩,在有風的天氣裡也能打放自如,就算是小雨天,只要火藥沒有受潮一樣能夠射擊。”

“如此犀利的火銃,鄭軍也不多吧,應該是最精銳的侍衛才能裝備吧?”

“那陳永華說,這火銃價格太高,鄭軍也只裝備了五千人,不過只要我們採買,他們能夠保證一年為我們提供五千杆。”

“五千杆!這個數目可不小,足以影響一場大戰役的勝負,鄭軍一下子向我們提供這麼多的武器,這價格肯定非常高昂吧?”

“確實很貴,不過比小婿想象中要便宜一些,鄭軍的報價是五十兩一杆,不過這個價格得我們自己到安南提貨,若是鄭軍給我們送到邊境榷場,需要加二兩運費。”

吳叄桂捋著花白的鬍鬚,眯著叄角眼,陰晴不定,這下更確定了鄭經那個後生就是要慫恿自己與滿清開戰。

竟然連這種戰場大殺器都要賣給自己,這是多麼希望自己趕緊與滿清打起來。

吳叄桂心裡很清楚,能夠看出自己與滿清早晚都會走向衝突的人有不少,畢竟自己手握兵權,這些軍隊又只聽自己的,不聽朝廷的,這讓朝廷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雖然說朝廷給自己的兵員定額是六萬,可是六萬人如何能夠自保,這些年為了養兵,自己可是搜山刮水,只為了能夠多積攢一些實力。

吳叄桂很清楚朝廷對他的這些小動作心知肚明,如今朝廷已經沒有了大的戰事,天下已經太平下來,朝廷下一步一定會收緊各個藩王的權力。

取消平西王府的薦官權力就是一個開始,往後還會有更加嚴厲的手段,想要自保就得擴充實力。

讓吳叄桂最不能下定決心的是對滿清八旗的畏懼之心,畢竟前半生一直都是在與滿清八旗作戰,對滿清八旗的兇悍是深有體會。

對吳叄桂來說,最低的要求就是能讓他在雲南當土皇帝,我表面上給你滿清皇帝稱臣,你給我銀子養兵,替你鎮守西南邊陲之地。

若是連這個要求都不行的話,那咱就只好一拍兩散,真刀真槍地做過一場,誰能笑到最後還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