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三桂(第1/2頁)
章節報錯
至從黃泥水淋法制作白糖普及之後,白糖的生產已經形成了規模。尤其是廣東布政使司徐聞縣便是遠近聞名的製糖大縣,很多人家都在從事白糖製作,這些以製糖為生的百姓被稱為糖戶。
當然這個時代高含糖的甘蔗品種還沒有培育出來,白糖的價格非常地昂貴,一斤白糖的價格幾倍於食鹽。
聽到白糖這個詞,夏國相眼前一亮, 隨即又搖搖頭道:“白糖是好,不過銷量太窄,老百姓吃不起。”
夏國相知道這白糖的利潤很高,但是並不是食鹽這種百姓剛需,只能富貴人家的吃食。這天下哪有那麼多的富貴人家,這白糖的市場並不是很大。
不要說白糖這種現在還是奢侈品的白糖,就是百姓剛需的布匹, 也是一樣, 要不然怎麼華夏百姓的衣裳破爛不堪,大量的絲綢棉布卻出口海外,真的是百姓不想穿好衣服嗎?
顯然不是,老百姓太窮了,根本就沒有消費的能力,這就是皇權社會並不懂得什麼叫經濟規律,不懂得為百姓提供創造財富的條件。
只有百姓富裕了,才能拉動消費,國家才能收到更多的稅,才能形成正向迴圈。越是壓榨,百姓越窮這稅就越是收不上來,收不上稅官府就會缺錢,就只能加稅,百姓就會更加貧困。
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人能夠看到這一點, 這是現代經濟理論, 不是古人能夠理解, 不過陳永華既然將白糖當做禮物送給夏國相經營,那是有底氣的。
承天府在紅毛夷時代就已經發展出不錯的製糖業, 再加上經過鄭經的改革與提高生產效率,承天府的製糖成本已經比大陸的製糖成本低了叄成。
承天府的甘蔗壓榨不是大陸百姓一家一戶的手工壓榨,而是利用水力帶動機械壓榨,在壓榨這一方面就降低了大量的成本,更別說後續的各個工序。
陳永華笑著給夏國相報出了一個採購價:“夏兄稍安勿躁,既然說讓利給夏兄,怎麼可能讓夏兄吃虧,我鄭氏給夏兄的報價是每斤白糖二十文,紅糖十五文。”
這個價格已經比市場價格低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只要夏國相拿到貨,隨便倒手都能掙錢。
夏國相明白,這是鄭氏在向自己示好,透過這種讓利穩固雙方的關係,這個價格可能已經是鄭氏的成本價格。
“復莆兄真是個秒人,這份厚禮夏某就卻之不恭了。”
“都是生意,鄭氏賣給誰都是賣,有錢讓夏兄去賺好過被別人賺。”
“復莆兄真是個妙人!”
說完二人哈哈大笑,這種大家都有好處的買賣, 夏國相覺得這樣的生意才叫生意, 大家都有好處才能長久嘛!
陳永華笑而不語, 他知道這些貨物的樣品一旦到了昆明,必然會在吳軍上下掀起波瀾。
只要吳叄桂眼睛不瞎,一定能夠看出這些商品的價值,採購也會隨之而來。
夏國相帶著人直接將陳永華的貨船划走,並請陳永華在梨花驛暫時等待一些時日,最多一個月就會再次返回。
臨走之前,夏國相忽然問了一句:“貴部火炮如何?是否出售?”
陳永華連忙搖頭:“我軍沒有火炮可以出售,我軍的火炮也要從西夷那裡採買!”
夏國相有些失望地帶著手下駕著陳永華的貨船離開,元江在往上游,已經很難行船,走不了多久他們就得棄船上岸。
不賣給吳軍火炮這一點是鄭經親口交待的,陳永華當時還有些不解,便問鄭經:“王上!既然我們能夠賣給北鄭火炮,為何不能賣給吳軍?”
鄭經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北鄭與吳軍誰更強大?”
“當然是吳軍強大!”陳永華想都沒有想就脫口而出。
鄭經笑了笑說道:“這就是不賣給吳軍火炮的理由!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復莆可以仔細思考一下!”
陳永華如今可不敢再把延平王當學生看,這個學生如今的思想遠不是他這個經學老師能夠比擬。
延平王沒有把話說透,就是在點撥自己,讓自己琢磨這其中的奧秘。
陳永華想了好多天才終於明白延平王為什麼不賣給吳軍火炮,其實這就是帝王的平衡之術。
如今吳叄桂與滿清的軍隊相比,吳軍士兵強於一直在征戰,手下全是精銳之師,論士卒的敢戰能力,吳軍強於滿清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