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德意志的野望(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經很喜歡這樣有事說事的說話方式,能夠節約很多時間,微笑先請兩人坐下後說道:“二位!我國準備籌建兩所學堂,一所海軍學堂,一所陸軍學堂。
若是兩位願意的話,可以進入這兩座學堂任教,只要兩位能夠為我國培養出優秀的指揮人才,我國會給予兩位優厚的報酬。
就算將來兩位想回到德意志地區,去實現德意志的統一,我國也不是不可以幫忙。”
兩人很直接,沒想到鄭經更加的直接,而且還說出了幫德意志地區統一的話,尼德·馮·奧托恩是貴族回到德意志地區還有可能成為一個小領主。
漢娜只是一個普通的僱傭兵,在非常看重身份的德意志地區恐怕連個上升的渠道都沒有。
對於去軍校教書,二人並不排斥,可是德意志的統一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大德意志地區包括現在處在對抗奧斯曼前線的奧地利,北方碎片化的各個城邦國,甚至連尼德蘭與瑞士這樣的地區也屬於廣義上的德意志地區。
將這些地區捏成一個國家,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看來這個中國國王對於西方的瞭解也是個二半吊子。
“尊敬的國王陛下,西方問題非常複雜,遠不是陛下道聽途說的樣子,我們這樣的人回到德意志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個問題,更別提有什麼大的野心。”尼德·馮·奧托恩委婉地拒絕了鄭經的提議。
鄭經搖搖頭道:“奧托恩先生可能誤會寡人的意思了,寡人說的統一德意志,不是大德意志地區的統一。
而是強調北德意志的統一,這些分裂的碎片化的城邦應該聯合起來,不然你們的家鄉永遠只能充當大國的棋子,以及在戰爭中充當炮灰。
在寡人看來,勃蘭登堡普魯士聯合公國有統一北德意志的力量,若是你們回到德意志,可以選擇加入普魯士,推動普魯士的強大。”
這下二人不澹定了,沒想到眼前的這個華夏國王是真的瞭解西方,自從條頓騎士團世俗化後普魯士就有了強國之姿。
就在兩人離開歐洲的時候,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趁著波蘭與瑞典兩大強國之間發生戰爭的時機,透過談判脫離了與波蘭的臣屬關係,用中立的態度獲得了兩大強國的承認。
這給了普魯士難得的發展機會,只要普魯士不犯錯,將來在歐洲佔有一席之地絕對不是夢想。
不過想要實現北德意志的統一還是難上加難,不同的宗教信仰導致路德宗與天主教之間形同水火,信仰天主教的邦國又受到法蘭克的保護。
信仰路德宗的普魯士若是推動統一,必然會遭到法蘭克的干涉,以普魯士的體量如何能是強大的法蘭克的對手。
“國王陛下!歐洲的關係錯綜複雜,想要實現北德意志的統一太難了,我們不否認勃蘭登堡選帝侯有成為強國的基礎,不過想要統一根本不現實。
普魯士根本擋不住來自其他強國的干涉,統一北德意志並不是北德意志自己的問題,是大國並不希望北德意志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國。”
奧托恩與漢娜所站在的層次不一樣,看到的問題也不一樣,當漢娜聽到關於德意志統一的話,心情是激動的,是想著什麼時候能夠回到德意志推動國家統一。
而奧托恩站的更高,看到的東西也更多,他深知德意志的問題遠不是德意志內部互相排斥那麼簡單,更是大國博弈後的結果。
鄭經也沒有想過就憑著這麼兩個在北德意志地區連個浪花都掀不起來的人去改變德意志的命運,而是希望透過他們與北德意志的強國普魯士建立聯絡。
透過自己的引導,這二人有一天回到家鄉肯定會選擇加入普魯士,他們能在普魯士掀起多大的影響,鄭經卻無法預料。
奧托恩與漢娜終於脫離了勞改營的苦難生活,兩人分別成了海軍與陸軍學堂的顧問。建設專業化海陸軍一直都是鄭經的追求,封建式半職業化的軍隊會極大的影響軍隊的現代化進度。
軍事學堂的開辦,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軍事教材,首先理論課自然以華夏的古典軍事著作為依託,對學員進行教授。
新式戰法的作戰技巧,以及軍事技術演變與進步,則需要東西方的將領根據東西方的經典戰例進行討論制定。
這就是加入這些西方將領做為顧問的好處,鄭經還在計劃以尼德·馮·奧托恩和赫曼·漢娜組建專業的模擬西方列強軍隊的藍軍進行對抗演習。
在這種不事先制定規則的演習下,進行對抗,甚至還得加強藍軍,在裝備上,演算法上偏向藍軍才行,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磨鍊鄭氏麾下的陸海兩軍。
《青葫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