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何斌不賣力介紹,北鄭上下也對這款火銃非常的心動,可是五十兩一杆的單價讓北鄭上下都覺得肉疼。

甚至覺得鄭軍是在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可是聽完何斌的介紹又覺得這火銃真值這麼多錢。這就是推銷的重要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中了對話的話術圈套。

何斌通篇都在強調這款火銃的製造難度,以及火銃的與眾不同, 只有彰顯與眾不同,才能體現出火銃的高價值。

不管說的如何天花亂墜,還是經過檢驗才能讓人相信,鄭柞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何先生!這火銃能打多遠?”

這個問題回答的時候就要小心了,因為北鄭軍隊是在戰場上感受過鄭軍的遠距離射擊的。若是說的射程近了,會引起北鄭方面的懷疑, 若是說的遠了打靶的時候一旦無法上靶更會出糗。

不過鄭氏上下早有準備,這個準備在準備走紅河水道的時候, 就已經設想過。何斌不慌不忙地說道:“理論上這杆火銃打個二百步沒有問題,實際上只要超過六七十步,就沒有了準頭,除非是一些神射手,才能在更遠的距離射擊。”

何斌的話也印證了鄭根的想法,因為他在戰場的後方很清晰地感受到,在百步之外的時候火銃的聲音明顯沒有前鋒突擊到六七十步的時候密集。

小書亭app

鄭根在鄭柞的耳邊低語了幾句,鄭柞點點頭對鄭經道:“賢侄!能不能讓我軍將士放幾銃感受一下貴部火銃的威力?”

“前輩!這很有必要,一件武器適不適合,只有試過才知道!”

為了保證每一個北鄭文武都能體驗一把鄭軍火銃的威力,周全斌又調過來十幾杆火銃供北鄭文武射擊(其實更主要的是擔心一杆火銃連續發射出現意外。)。

北鄭文武在鄭軍士卒的指導下進行裝填、射擊,當然鄭軍的紙殼定裝彈肯定是不會洩露出來,而是換上原來鄭軍使用的竹筒分裝法進行裝填。

北鄭文官還好,武將們射擊了一次之後,便徹底喜歡上了這火銃, 北鄭上下都已經趨向購買這款火銃了。

鄭柞剛想拍板定下來,採購四千杆的時候, 就被丁文佐攔了下來,壓低聲音說道:“定西王!太貴了,我們還是少採購一些吧,按照鄭軍一個鎮的標準採購兩千杆,然後請鄭軍幫著訓練。

我們學會了如何訓練,以及更好地使用新武器。然後完全可以自己訓練,同時這些火銃拿到手我們完全可以交給工匠進行仿製。

我安南工匠都是心靈手巧之輩,有實物的比照,照貓畫虎也能做出來了,何必多花錢買那麼多,一杆火銃就要五十兩。

讓我們的工匠仿製估計連十兩都用不到,還是少買一些吧!”

鄭柞聽丁文佐這麼一說,也從想要這火銃的狂熱中醒悟過來,對啊!一下子買那麼多幹什麼,只要拿到實物,還怕工匠仿製不出來嗎?

最後鄭柞做出只採購兩千杆火銃的決定,這讓想在北鄭身上薅羊毛的鄭氏上下有些失望,兩千杆總價才十萬兩。

如今鄭氏自己能夠生產鐵,又有分工合作的先進生產模式, 生產成本已經大幅降低, 一杆火銃的生產成本不會超過五兩銀子。

何斌主管工業生產,心裡非常清楚這些工業產品的成本, 難怪延平王一心發展軍事工業,要搞出代差來。

這軍火買賣是真的暴利啊!五兩的成本竟然能賣到五十兩,這是多少倍的利潤,不用想吳三桂拿到這隧發火銃也一定會進行大量的採購。

不用想這些勢力拿到成品後肯定會進行仿製,當他們發現自己仿製的火銃無論從哪個方面都趕不上鄭氏生產的時候,肯定還會回頭進行採購。

畢竟士兵們用過了好的武器,再給他們差的武器,士兵們肯定會覺得長官不拿他們的命當回事,這可是靠著軍隊起家的軍頭的大忌。

在敲定了火銃交易之後,鄭根湊到鄭經身邊涎著臉說道:“鄭國主,咱們也算是不打不成交了,那火炮能不能便宜點賣給我們?”

“我們有便宜貨,現在我們的倉庫裡有一大堆的虎尊炮、碗口銃、發貢,您要是想要的話,只要給個銅料價就行。

反正這些炮都是銅鑄的,我們本來也是打算將這些銅炮熔了,鑄造銅錢。殿下就按照銅錢的重量給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