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佐毫無意外地被鄭軍截獲,被鄭軍水師抓住後,他直接表明身份要求見鄭軍的主帥,鄭軍水師士兵很快便把訊息彙報上去。

鄭經有意給陳永華出氣,便讓陳永華接待丁文佐,陳永華對這個安南老頭兒有些印象,主要是這老頭穿著一身儒衫讓陳永華很有好感。

丁文佐發現接待他的是陳永華後,便知道鄭軍這是有意在羞辱北鄭。你不是說沒得談嗎?那好現在你還得跟我談。

這真的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不過丁文佐畢竟知道輕重,以他的城府對這種不輕不重的羞辱還能雲淡風輕地接受。陳永華專門安置了一個船艙與丁文佐商談,陳永華並沒有因為鄭軍大軍壓境便盛氣凌人。

“丁大人請坐!大軍出征條件有限,還請海涵!”

“無妨!老夫也不是來做客的,明人不說暗話,貴部悍然入侵我國,是何居心?”

“丁大人這話說的可不對,此地乃是大明故土,前方不遠就是大明的交趾城,這座城還是我大明在升龍府的舊址上重建的。

就算是我們打過來,也頂多算是統一戰爭,而非入侵,丁大人熟讀經典難道不知道大明交趾布政使司嗎?”

丁文佐一不留神就吃了一個暗虧,在法理上這裡確實是大明的故土,就算是黎利將明軍趕出交趾,也得承認是大明藩屬,這一點是無法抵賴之事。

“就算依陳大人所說,安南是大明藩屬,大明興兵來犯也要有聖旨行文,不能不教而誅吧!”

“丁大人!我軍並未主動攻擊貴軍,是貴軍率先向我軍發起的攻擊,我軍前來還是就紅河通道的問題與貴軍談判。

這本是一件雙方都能獲利之事,陳某不明白貴部堅持什麼?”

“陳大人,我安南與雲南廣西接壤,一旦被滿清偵知我安南向吳三桂提供物資,一定會對我安南進行報復,到那時誰來保護安南的安全?”

“丁大人!這件事只有吳三桂、北鄭與我大明知曉,其他人如何得知,吳三桂會將此事說出去嗎?我大明會將此事說出去嗎?你們會將此事說出去嗎?”

“陳大人!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這種事怎麼可能長久瞞得住?”

“丁大人,即使是被滿清偵知,你覺得最倒黴的應該是誰?是你北鄭嗎?吳三桂才是那個最擔心的人。

更何況擋在你們與廣西交界的地方還有一個莫氏做為緩衝地帶,難道你們就不想將莫氏幹掉嗎?”

丁文佐內心非常贊同陳永華的說法,不過他只是一個傳話筒做不了任何的決定,對於陳永華的說法,丁文佐只能不置可否地問道:“貴軍打算如何使用紅河通道,可有什麼章程?”

“第一:我軍需要在紅河口岸選擇一地用作倉儲用地,為了保護這片倉儲,我軍需要對倉儲所在地駐兵保護。

當然我軍的用地需要向貴部支付租地費用,這個費用問題我們可以進行協商。

第二:我軍擁有對倉儲駐地周邊百里之內的探礦權,當然發現的礦藏所有權屬於安南,我軍有優先開採權和使用權。開礦所獲利潤根據我們之間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第三:我軍有優先使用紅河河道的權力,貴部必須保證我軍在紅河上船隻的安全,同樣,也不是無償使用,根據運輸貨物的價值向貴部繳納通行關稅。

第四:所有條約必須嚴格保密,不得向任何非相關方洩露條約內容,此條款是為了保護我們三方的利益。

我方暫時就這四條,貴部若有什麼條件也可以提出來,我們本著友好合作的態度進行商議,只要不是過分的條件都可以商量。”

丁文佐帶著這四條條件回到了升龍府,鄭柞知道事關重大,悄悄與丁文佐密謀商議,自己這一方要提什麼條件。

丁文佐沉聲說道:“定西王!臣見明鄭水師船舶高大威武,遠超我安南水師,若是能夠從明鄭手中獲得幾艘這樣的大海船,我軍在對付阮氏的時候,就更有優勢了。”

“丁先生這個條件提的好,本王看不光如此,明鄭的火器也非常的犀利,若是能夠賣給我們一些,我們也能在對敵的時候多一些勝算。”

“定西王英明!此戰我軍敗北,最大的原因就是明鄭的火器犀利,若是我們能夠擁有明鄭同樣的火器,以後對上阮氏勝算也會增加不少。

不過我們光有船與火器還不行,還需要知道如何使用,那麼大一艘船,若是沒人幫助指導,我們連開動起來都費勁,更別說是駕馭著去作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