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算成功的談判(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永華略一琢磨便想通了吳三桂的做法,這是打算讓夏國相沖在前面當替罪羊呢,不過只要能夠達成合作,管他是跟吳三桂,還是跟夏國相呢!
“夏兄!既然這件事成了你我之間的事,不知夏兄打算怎麼交易,我鄭氏可沒有本事將貨物送到雲南。”
“復莆兄!我們也不讓你們將貨物送到雲南腹地,你們只要將貨物順著元江,送到雲南邊界就行,夏某在那裡建一座榷場,用於我們之間的交易。”
說完夏國相拿出一張地圖,在地圖上的一個點了一下,陳永華看著那個地方,皺著眉說道:“夏兄!你這是將風險全部都轉嫁到我鄭氏的頭上了。”
夏國相兩手一攤道:“復莆兄!這真的是沒有辦法,在雲南夏某還有點兒影響力,出了雲南夏某屁都不是。”
陳永華知道這已經是吳三桂最後的條件,明擺著告訴鄭氏,你能打通商路,我就跟你做生意,打不通我也不冒這個險。
真他孃的是個老狐狸,陳永華心中暗罵。不過嘴上還是對夏國相說道:“夏兄!這件事已經超出了陳某的權力範疇,延平王給陳某的授權是你我兩家合力對北鄭施壓,開啟商道,順便讓北鄭也獲得一些好處。
可是讓我一家打通商道,有些難為我們,這樣一來,就算是能夠打通商路,這成本也會翻倍增加,這一點夏兄可有考慮。”
“只要不高於我大清的價格,我們就能夠接受,這不是大的問題,如果你們賣的比我大清還貴,我們也沒有合作的必要。”
“夏兄!話可不能這麼說,有些東西是你花錢就能買得到的嗎?比如精良的火銃,貴部可有地方去採買。
若是貴部多了不說有一萬杆精良的火銃,能夠將滿清的騎兵擋住,貴部還會擔心打不過滿清嗎?”
陳永華說的精良的火銃到底是什麼樣的,夏國相也沒有見過,也不知道好壞,不過到了這個時代,所有帶兵之人都已經知道了火器的威力,如果有一萬杆精良的火銃,吳軍的實力立刻就能上一個臺階。
“復莆兄可有火銃的樣品?”
“夏兄!你這是難為陳某,帶上這個陳某是嫌自己命長嗎?”
“見不到樣品,夏某如何能夠確定這火銃精良呢?”
“夏兄!若是夏兄有閒暇時間,不妨到瓊州府走一趟,有句話說的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夏國相搖搖頭:“現在朝廷緊盯著我平西王府,夏某長時間離開昆明,必會給朝廷留下把柄, 暫時夏某還是離不開。”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等到我鄭氏打通商路之後,貴部再驗貨吧!”
陳永華對夏國相這個蹩腳的理由非常不屑,不敢去就說不敢去。夏國相對於自己的敷衍也絲毫不加掩飾,整個吳軍其實是瞧不起鄭氏的。
連東南那點兒雜魚都打不過,被人家直接趕下海,若不是大清缺少水師,才讓這些海寇暫時在海外孤島上苟活。
夏國相對於鄭氏有精良的火銃是持懷疑態度的,若說這些海寇透過貿易能夠倒賣一些鹽鐵還是可信的,火銃那就扯淡了。
這才是夏國相拒絕去瓊州府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敢去,而是不相信陳永華所說的話。
離開昆明,陳永華選擇親自走一遍元江水道,一方面考察一下通行元江水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從元江走去瓊州更近一些。
從昆明一路順著滇池沿岸南下,十幾日時間便來到了臨安府,在臨安府沿著沿著元江左岸一路向著下游行走。
清初的雲南大多數地方都是未開發之地,沿著河岸行走非常危險,若是遇到山洪爆發,一個不好就得沒命。
為了能夠考察出沿江的河道哪裡能夠通航,哪裡不能通航,陳永華冒著生命的危險用腳步丈量整個元江的主幹道。
臨安府的元江已經屬於整個元江的中游,河道落差已經沒有上游那麼明顯,不過河道的落差還是不能允許船隻航行。
一直向下走到臨近安南的梨花驛,河道開始平緩起來,陳永華在這裡跟當地的土人買了一艘小船,順著河道順流而下,進入到安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