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不是以一方得利,另一方吃虧為目的。”

夏國相拿到鄭氏的貿易條件,便匆匆離開,陳永華看著夏國相匆匆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吳軍動心了。

如此重大的談判,哪裡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談判下來的。

陳永華沒有離開五華寺,他知道就算他想離開也根本就離不開,在吳軍上下沒有達成共識之前,他只能老老實實地待在五華寺等候吳軍的訊息。

夏國相離開之後急忙返回翠湖別業,這一次吳三桂沒有再釣魚,而是在密室之中商議鄭氏給出的條件。

密室裡除了趕回來報告訊息的夏國相,還有吳三桂手下的悍將胡國柱、馬寶以及謀士郭仕圖等人。

密室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吳軍中的數一數二的存在,吳三桂不復釣魚時的懶散,一雙三角眼咄咄逼人地掃視了眾人一眼說道:“大家都來齊了,那就議一議鄭氏來人之事吧!”

馬寶是個急脾氣,當即說道:“王爺!那還說什麼,只要鄭氏能夠為王爺提供精鐵與食鹽,也就是穩賺不虧的買賣,精鐵我們可以留著自己用。

食鹽完全可以轉手賣出去,只要我們能把這價格壓下來,這就是一筆好買賣。”

吳三桂笑罵道:“你個馬三寶,就知道錢,你也不看看我們有命掙,有命花嗎?”

馬寶小名三寶,吳三桂這麼稱呼他以示親近,別人可不敢這麼叫,夏國相負責談判解釋道:“城璧兄!與鄭氏進行交易,能夠增加我們的實力,這是好事,難就難在我們如何瞞住朝廷,不讓朝廷知曉。

鄭氏給出的條件是打通元江水路,在元江水路卻在安南人的手裡,安南北鄭能不能聽我們的還不一定,而且有北鄭參與,保密性就會降低,這件事還是要從長計議。”

“王爺!這還不好辦,如何解決運輸問題,讓鄭經那個海盜崽子解決不就行了,他爹不是個東西,他也好不到哪兒去。

當年若不是鄭森背信棄義,趙王何至於兵敗廣東,我們跟這小子打交道,確實要留個心眼兒。

依末將看,我們就管雲南的事,他能把貨運進雲南我們就買,運不進來,他愛幹嘛幹嘛去。”

胡國柱一拍大腿說道:“王爺!馬城璧說的對,我們沒必要糾結這運輸問題,他能運進來我們就買,運不進來我們就不買。

在雲南憑著我們的實力,想要將一個地方遮蔽起來,那還不容易,再說這事鄭家做,比我們方便的多。”

郭仕圖微笑道:“王爺!臣倒是認為應該與鄭氏加強合作, 能給朝廷添堵,朝廷就不敢過分苛責我們。

朝廷將我們當做鷹犬,那我們就不能讓兔子沒了,這也算是一種養寇自重。相信鄭氏也是這麼想的,他們希望我們能給拖住朝廷,讓朝廷不敢全力對付他們。”

吳三桂咳嗽一聲,眾人趕緊收住聲,將目光看向吳三桂,吳三桂嘆了口氣說道:“哪有那麼容易,我們看似兵強馬壯,可是我們卻有一個硬傷,那就是雲南糧食產量低,我大軍的軍糧大部分都是要從湖廣調入。

一旦朝廷將湖廣供給我們的糧食掐斷,我們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起兵,一條就是投降!

我們能看到的東西,你們以為朝廷看不到嗎?朝廷之所以敢對我們步步緊逼,那就是看到了我們吃飯的糧袋子在朝廷手裡攥著呢!

與鄭氏的合作,必須要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一旦洩密,我們就必須提前起兵,諸位本王想問一問你們都做好了與滿人開戰的準備了嗎?”

吳三桂說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雲貴現在駐紮的這麼多兵馬,兩省是根本養不活的,而且雲貴之地貧瘠,除了礦山之外根本就拿不出什麼與滿清對抗的本錢。

這就是吳三桂這些年使盡各種手段向滿清朝廷要錢的原因,他必須要將力量一點點兒積蓄起來。然而這是一個惡迴圈,他越要錢自保,滿清朝廷就會越防著他。

吳軍感受到了滿清的敵意,就只能更加拼命的儲存實力,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也是鄭經所說的滿清與吳三桂必有一戰的真正原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