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瞻從西郊大營帶了三萬人馬出發往幽州去。

然而出發不過十日,突厥的議和書就送到了晉和帝的御案上。

議和書是先送至幽州,由幽州府衙八百里加急送至盛京,呈送御前的。

而突厥的議和使團也已經動身啟程,怕不日便會抵達京師。

晉和帝御極之初,諸王異動,那個時候突厥就不安分,內憂外患,腹背受敵,他在位這麼多年,突厥一直都是心腹大患。

而且突厥不似南苑。

兵強馬壯,又本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彪悍異常。

如果不是大鄴兵馬富足,怕突厥早就起兵了。

就連當初南苑叛亂那會兒,如果不是姜元瞻在短短數月之間平定戰亂,後果一樣不堪設想。

突厥顯然沒有打算與大鄴兩敗俱傷。

所以現在派了議和使團進京。

因為南苑這個最好的盟友沒了。

安插在朝廷裡的內奸眼線也被拔除了。

之後若是再要貿然用兵,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討到好處。

況且姜元瞻又是正值年輕時候,有一腔熱血,用兵又奇,總能打人個出其不意。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兩敗俱傷了。

實在犯不上。

眾人站在福寧殿中,如今要商量著的,是兩件事。

一是姜元瞻要不要回來。

二則是……

晉和帝攏著指尖,落在眉心,揉了兩把:“議和書寫的很明白,突厥那個公主——”

突厥送了公主一起進京,說是議和,無非是送公主來聯姻的。

十八歲的突厥女孩兒,不知道性情,不曉得品行。

是個燙手山芋。

而且大鄴與突厥針鋒相對了幾十年,議和固然是好事兒,至少對百姓都好,往後遼東邊境也不用再怕突厥人騷擾,就算沒有姜家人鎮守遼東也無妨。

可對於朝廷來說,這個突厥公主怎麼安置呢?

“突厥大可汗親生的公主,宗室子是肯定不行了。”

不然昌平郡王府那麼多孩子呢,趙然要娶裴清沅,他還有三個弟弟呢,從年紀上來說,他家二郎三郎都成,就算比突厥公主小一些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議和書上意思表達的很清楚,要嫁的是皇子,而非宗室子。

他膝下就這麼兩個兒子,貴妃肚子裡那個就算是個男孩兒,那不也還沒出生。

二郎跟姜莞又是那樣好的感情,哪怕是把突厥公主娶回去擺在王府裡當擺設,只怕他也是不肯的。

那便就只有——

晉和帝深吸了口氣,抬眼去看趙禹:“大郎,你怎麼說。”

“兒臣全憑父皇做主。”

趙禹對這些似乎從來都不在意:“但她不能做兒臣的正妃。”

冊立東宮的事情已經提上了章程,今年年前一定有個說法,最多到明年,出了年就要冊封。

他做了太子,難道他的太子妃竟是突厥公主嗎?

豈不是將來大鄴的中宮皇后是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