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匯聚(第2/2頁)
章節報錯
“將軍,堵陽城堅,韋虎驍勇,我軍連日強攻,將士頗有折損,今當如何是好?”王基說道:“且有賊軍遊騎出沒,恐是賊軍援兵將至。今難有戰機,我軍不如撤之。”
聞言,郭淮一臉愁容,說道:“某知道堵陽難克,也欲撤之。然大將軍不願,執意進軍,本將無可奈何。”
對於郭淮來說,這場仗本身就有趁敵不備,奇襲荊州的色彩。如今因王平佈置有方,外城守將堅守作戰,已經不再是奇襲了,而是陷入了攻城戰之中。陷入攻城戰也倒罷了,但可惜的是大漢援軍不斷的支援過來,魏軍已經失去了先手,這樣再打下去反而是陷入焦灼戰當中,甚至可能會兵敗,因此不如撤軍。
郭淮是這麼想的,但曹爽、鄧颺、李勝等人並不這麼認為。
鄧颺從政治角度上給曹爽分析,他表示這次舉兵十五萬進攻荊州,大軍被王平擋在外圍。不僅沒有像滿寵一樣深入荊州腹地,也沒取得任何的勝果,除了耗費大量的錢糧物資外,沒有任何的收穫。
如果就這樣罷兵回師,曹爽不僅沒有做到謀取戰功提高聲望的目的,反而會因徒勞無功,導致其自身的聲望大跌,不利於他的執政。所以此時應繼續作戰,以求戰機,不應該撤軍。
在軍事與政治考量上,任人唯親的曹爽,果斷採納了鄧颺的意見,否決了郭淮撤軍的建議,讓他繼續圍困堵陽城。
王基皺著眉頭,問道:“敢問將軍,太傅書信之中可有言語?”
郭淮搖了搖頭,說道:“太傅僅讓我等小心,其亦認為我軍可先撤之。然至於撤退與否,還需看大將軍之意。”
王基嘆了口氣,吐槽道:“大將軍舉兵征討,卻不知用兵。進退無序,何言破敵乎!”
頓了頓,王基建議說道:“將軍,我軍兵力不過二萬,卻圍困城池。若賊援兵至,我軍會因兵力分散而遭致兵敗,還需以防不測。”
郭淮沉吟半晌,說道:“君言之有理,當命軍士撤離堵陽城下,收兵回大營,廣派斥候南探賊軍蹤跡,以防賊軍援兵抵達,勾結韋虎行內外夾擊之策。”
“若讓大將軍知曉將軍軍令,恐會不悅。”王基遲疑地說道。
“無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郭淮說道。
“諾!”
如今的郭淮連圍困都不想圍困,直接收兵回營,對於曹爽圍攻堵陽城的命令,視若無睹,敷衍了事。
不能說郭淮消極作戰,只能說曹爽的軍令,實在不得人心。畢竟用兵之初,郭淮也是強攻堵陽許久,但隨著各路戰事不利,漢軍陸續來援,加之曹爽又瞎指揮。自己所部有兵敗的可能性,他自然不能棄大軍而不顧,只能用陽奉陰違的態度,以來敷衍曹爽。
隨著郭淮所部的撤出戰場,大漢壓力驟降。
原本準備支援堵陽的傅肜、柳隱二人,見沒有擊敗郭淮的戰機,放棄了全軍支援的念頭。而是命句安率五千關中老弱前往堵陽,以為呼應韋虎。二人則是率領八千精銳的甲士,星夜兼程趕往舞陰,準備與鄧艾會合。
也不知道郭淮有意所為,還是無意所為。反正郭淮因自己的及時撤出逃過了一劫,但曹爽或因他的此舉,其部將處在更加危險的境地。
王平、鄧艾、傅肜、柳隱等將以及從各州匯合而來的兵馬,皆瞄上了曹爽及其大軍。
(今天狀態不好,寫得可能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