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介入(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月,成都。
“府君,到了!”
車駕上,握著竹簡的費詩迅速走了下來,朝著司隸校尉馬良的屬衙而去,走路頗是急切,對於路上遇見同僚的問好,能避就避,不能避則草草回禮,徑直向內走去。
堂內,馬良正與自己麾下的屬官談論治下事務,見費詩前來,將屬下散去,起身迎道:“公舉今怎至此?莫非蜀郡內部有女幹逆之事發生。”
司隸校尉,持節,替天子巡視京師,對於外戚、封侯、三公以下之人,無所不糾,乃是天子的欽差大臣。因此在歷史上,司隸校尉的地位是要根據皇帝威望的高低,其權利亦有不同。
在西漢末年,隨著外戚的權利增大,當時諸葛亮的祖先諸葛豐作為司隸校尉糾察寵臣許章,被解除了持節。
在東漢末期,司隸校尉乾脆摻合進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
在大漢的當下,馬良受領的司隸校尉擁有兩大權利:其一治安權,對於京師周邊及附近郡的罪犯,依照詔令,有捕殺之權;其二領兵權,為了保證他監察權的行事,他的手上擁有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隊伍。
其中的治安權邊際不受限制,可以督查自黃權、蔣琬、董允等***以下。也可以督查蜀郡,其範圍覆蓋了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費詩作為蜀郡太守,在一定的情況下,當然需要向司隸校尉溝通,甚至向他請示。
費詩搖了搖頭,將手中的竹簡遞了過去,說道:“馬司隸,蜀郡為一都之會,大漢都城,豪強、士族、百姓眾多,自葛公去世之後。豪強、士族兼併田地,隱藏戶籍之事不少,且軍中或有士卒逃亡者,又有冒領士卒領取軍餉,如此女幹詐之事,層出不窮。”
蜀郡位於蜀中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不僅有農戶居住於此,還有軍戶生活在此。
在諸葛亮去世後,基層官吏懈怠下來,豪強、士族也展露獠牙,隱藏戶籍,兼併土地。而農戶也不例外,他們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以及賦稅,試圖隱入豪強之下。(注一)
且軍戶之中,常年出征作戰,所得賞賜田畝不少,富貴者為了保住自己富貴,不想再上戰場搏命,便僱傭他人替自己賣命,冒充自己出徵。
大漢這些年雖儘可能地減少賦稅,但是戰爭之下,百姓所承擔的壓力也是不少。只是相較於吳國、曹魏而言,會好一些。畢竟吳國都到了不敢生孩子的地步。
只能說諸葛亮的去世對蜀漢而言,影響非同小可。劉禪透過政治手段把高層穩住了。但是基層方面,或許在一些人眼中,諸葛亮的病逝代表著蜀漢嚴刑峻法的結束。
“蜀郡之事,已非費某一人所能解決,還望馬司隸相助。或不知馬司隸有何高見?”費詩說道。
馬良翻閱著費詩所拿過的竹簡,許久之後,臉色凝重的說道:“蜀郡之事,尚且如此,不知地方郡縣如何。且士卒冒名頂替之事,已非簡單你我二人所能解決了,此乃涉及軍國大計。”
“以馬司隸之意是?”
馬良皺著眉頭,踱步一二,又停了下來,說道:“此事當速報至陛下手上,讓陛下裁決。”
這件事是已經不是政治事件,當出現了士卒冒頂之事後,已經涉及到了軍隊系統方面。
要知道大漢的核心精銳士卒多在巴蜀地區,常年征戰的這些精銳被普通百姓冒頂,勢必會影響軍隊戰鬥力的下滑。若這樣的一支軍隊被派往與曹魏作戰,於戰事而言,豈不危矣!
而且蜀郡都出現了這樣的事例,就怕其他偏遠的地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至於豪強、士族隱藏戶籍,兼併土地,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會在政治上造成負面的影響也會很大,若是不重拳出擊,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誘人效彷。
說幹就幹,馬良從衣架上取下大氅,帶著費詩便往皇宮方向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