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蝮蛇音訊(第2/2頁)
章節報錯
鄧颺捋著鬍鬚,說道:“大將軍,以颺之見,我軍若能獲知蜀人遷都具體時候。彼時蜀人中樞遷移,其排程兵馬多有不變,我軍可趁其混亂之時,起大軍攻之,或能復土也。”
】
此言一出,司馬懿也不在沉默,當即反對說道:“大將軍,蜀人雖遷,然州郡兵馬未有大變,王平者,天下名將。雄臥荊州,難以急下;魏延,蜀人大將,手握重兵,有潼關、大河之險,不可速破。”
“且吳人降蜀,以為前驅,不可小覷。是故某竊以為我大魏仍以內治百姓,整頓兵馬為上,豈敢隨意動兵,以傷大魏根基。若是兵敗,則動搖國政大事也,望大將軍深思。”司馬懿說道。
聽著兩種不同的意見,曹爽也犯了難事,不過他也知道即便征討蜀漢也沒那麼快。
曹爽笑著擺擺手,說道:“諸位不急。今蜀人遷都時間不知,今攻賊與否,為時尚早也。今天色已晚,諸位不如暫且回去休息,若知遷都時間,再言攻賊與否,未嘗不可。”
見曹爽這麼說,司馬懿等人只得離去。
望著準備離去的眾人。曹爽嚴肅神情,說道:“今有蝮蛇潛入賊人之中,萬萬不可洩露,違者處之。”
“諾!”
司馬懿等人走後,庭中只剩下曹爽等親信。
此時鄧颺再次建言,說道:“大將軍治國,雖有權勢,但無威望,諸位老臣,多有不服。司馬懿今能囂張,無非其為大魏立下軍功,得以驕縱。大將軍若能伐蜀成功,復我大魏疆域,立下軍功,則大將軍執政,無人莫服也。”
曹爽很是心動,但他也知道自身的才能如何,問道:“今若欲趁蜀遷都之時攻之,當攻何處,當有勝果?”
鄧颺沉思說道:“我大魏與賊交接之處,無非關中、荊州,關中其有潼關之險阻,大河之難,後引西北之眾,難以攻破。若要復土,或許荊州可以一圖。”
“嗯?”曹爽皺眉說道:“王平,天下名將,不容小覷。滿寵攻之尚未全功,今我等再攻,安能得勝。”
鄧颺微微一笑,說道:“大將軍莫忘記,臣乃新野鄧氏之人?”
鄧颺與鄧艾、鄧芝一樣,皆是陽新野人士。不過與他們二人不同的是,鄧颺出身優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的直系親屬之後,與曹爽等二代交好。
鄧颺為曹爽分析,說道:“大將軍,滿寵率大軍攻荊州,其走堵陽之途,被堵陽所阻擋,故難全功。然入南陽之道,不只有堵陽之地,其道路交通多也。我等若能趁蜀人不備,遷都混亂,馳援緩慢之際,舉大軍,分兵進發,未嘗不能入南陽腹地。”
“一旦我軍入南陽腹地,其境內遼闊,無險可阻。以我軍兵力,破賊有何難也。即便不能破賊,未能全其功,亦能遷百姓入中原,或收復外圍縣城,不亦美哉!”
聽著鄧颺如此的分析,曹爽很是心動,看向夏侯玄問道:“泰初以為如何?”
夏侯玄抿著嘴唇,說道:“鄧侍中之言,頗是有理。近歲以來,除攻略東吳,使得荊州空虛之外,或許唯有遷都之時。今若不趁機攻之,若讓賊人遷至長安,其兵士囤積關中,可隨時東出。我軍欲掠其土,將是難也,恐再無此良機。”
夏侯玄的眼光與眾人不同,他看到了蜀漢若能成功遷都長安的後果。現在蜀漢的兵鋒正盛,甲士精銳,作戰驍勇。受限於地處西南,難以過遠地征討曹魏。
如果讓蜀漢遷都成功,從關中調集兵馬,則意味者蜀漢不再受限於投送距離。且不言蜀漢的攻勢如何,在有大兵鎮守的關中以及可迅速支援荊州的情況下,曹魏想出兵征討有所收穫,基本是沒什麼大的希望。
也就是說,如今蜀漢的遷都,或許是曹魏能以多擊少克復荊州少有的希望。如果再錯失了這個機會,曹魏想要興復,不看蜀漢出錯,單靠自己基本是沒多大的可能了。
聽著兩個親信的建議,曹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派遣斥候,督查長安動向,看能否查到劉禪遷都之時。”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