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湘州(第2/2頁)
章節報錯
鄧艾思量少許之後,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還需待兵事平定後,前往湘州各郡縣視察,方才能上疏予陛下。”
頓了頓,鄧艾問道:“敢問陛下,臣任期當有多久?”
劉禪瞥了眼鄧艾,問道:“短則三年,長則五年,屆時大漢將要起兵伐魏。”
“諾!”
劉禪見還是沒有魚上鉤,也不再釣了,而是命人將魚竿收起,說道:“鎮守湘州諸將,朕已經委任完畢。陳到領江夏太守,屯駐夏口;鄧芝領南郡都督,屯兵公安。此二人輔卿治軍,以威吳人。”
“謝陛下!”
兵事處理完畢後,劉禪看向諸葛喬,說道:“湘州久在東吳治下,百姓困苦,賦稅繁重,生產兒子,多不起養。今我大漢治下,當以休養生息,安民為上,治政鬆弛有度為上,不可過嚴。”
諸葛喬點了點頭,認真答道:“陛下之言,喬謹記在心,不忘也。”
“伯松初任湘州刺史,宜當勉之。若有拿捏不準之事,可問政中樞,亦或可與士載商議,再以定奪。”劉禪叮囑道。
“諾!”
三十過半的諸葛喬擔任百萬人口的州刺史一職,還是太過年輕了。若按其資歷而言,湘州刺史該由呂乂擔任,但其父是諸葛亮,這一切就是不同了。
按其才能而言,諸葛喬還是能夠勝任,可能會因經驗不足而失誤,不過就全當交學費了。當然也有匹配的地方,諸葛喬久與東吳打交道,知曉荊南內情,便以施政。
嗯!大漢新佔的湘州,其郡有武陵、零陵、臨賀、長沙(衡陽郡)、桂陽、南郡、江夏、天門等八郡。管轄夷陵的宜都郡被廢,其治下的縣被劃分入益州的巴東郡以及荊州的南郡。
吞併夷陵之後的南郡過大,劉禪又將武陵北部、南郡東南部劃出五縣,設立為天門郡,郡治零陽縣。
二人走後,廖立拿著諸葛瑾奉上的書信而來,說道:“啟稟陛下,諸葛瑾再次前來商討,孫權不願治罪陸遜,且自告身體有恙,不能為陛下駕車。”
諸葛瑾在漢吳兩營之間,來返多次,對著漢事三條進行扯皮。江夏郡答應給了,割讓夏口等江北之地;對陸遜可以溺死,但不願放到明面上;其不願為劉禪駕車,而且言無後,不能為劉禪奉華蓋。
劉禪站起身子,說道:“諸葛瑾來往兩國數次,時間亦過半月,進展緩慢。朕以為此乃孫權緩兵之策,其大概在等荊北漢魏戰事,若魏人勝,其愈加驕縱;若我漢勝,其則恭敬。”
在大漢平定荊楚後,因忌憚滿寵的攻勢,劉禪讓王平率萬人回援荊北,命其執掌荊北的戰事。或許讓孫權發現荊北局勢,孫權藉著安穩軍心以磋商條約等名義,拖延簽訂降書的時間。
說著,劉禪揚了揚袖子,豎起手指,沉聲說道:“命馬忠、陳到、鄧芝三部進軍,且讓辛洪為使。告訴孫權,陸遜可以不治罪,但我大漢要親眼見其溺死。至於在雲夢澤檢閱兩軍,他必須前來為朕駕車!”
“諾!”
劉禪對孫權的小心思,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當然不會如他所願。
為何要讓陸遜死,也是簡單。陸遜是三國少有的兵略大師,對大漢感官不好,讓在他執掌東吳兵權,誰知道他還會不會做出啥事。
至於孫權允諾陸遜被溺死,劉禪心裡也是有底。孫權一旦退守江東,江東本地士族的力量將會威脅到他的統治,而作為代表人的陸遜首當其衝。
要知道幾年後的歷史,就因陸遜參與二宮之爭。導致孫權數次派人責罵他,讓陸遜憤恚而死。如果說孫權捨不得陸遜,怎麼可能會把陸遜罵死。
如今大漢使得東吳的政局發生改變,陸遜兵敗而歸,孫權自己不問責陸遜算好的,今大漢插手一定要讓陸遜死,孫權還敢反抗什麼。最多就是顧忌明目張膽的治罪陸遜,會導致東吳將領反叛或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