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丘,吳軍營寨。

在一眾吳軍的注視下,辛洪挺胸抬頭,從眾人仇視的眼神中穿過,其毫無任何感覺。

諸葛瑾面露著急之色,漢人出使吳營,若將逼迫孫權治罪陸遜的訊息傳出,恐會引起兵變。

在辛洪行走間,諸葛瑾拉住他的手臂,低聲說道:“還望漢使保守秘密,不可讓他人知曉,否則兩國和談恐難成也!”

辛洪握著諸葛瑾的手掌,笑道:“請葛君放心,洪此次乃是為成兩國合約之事而來,非是挑起爭端。天子見葛君來回往返,難以商定,耗費時間。故命在下前來,速定合約之事,免有變動。”

頓了頓,辛洪說道:“陛下已命馬忠、鄧芝、陳到起兵,特為恭迎吳王而來。”

諸葛瑾心中暗暗叫苦,自己勸孫權別折騰,非不聽。非要拖延時間,搞緩兵之策。現在好了,漢人就要動手了。別到時候賠了夫人又折兵!

“嗯嗯!”諸葛瑾擦著頭上汗水,說道:“有勞漢使辛苦了。”

“不敢!”

諸葛瑾迎著辛洪入帳,辛洪掃了眼帳中站立的寥寥數人的文武,微微頷首,以為示好。

辛洪讓人遞上國書,說道:“漢使辛洪拜見吳王!”

榻上的孫權聽著刺耳的吳王稱呼,臉色不太好看,說道:“漢使今來,乃為何事?”

辛洪挺直腰板,說道:“半月前,吳遣使向我大漢請和休戰,願為臣屬,已定君臣名分。我大漢允吳之求,為顯大漢正統,揚我大漢兵威,特邀吳王前往雲夢澤閱兵,以示君臣之分。”

“吳國大將軍答應此事,言需回國與吳王商議。今過半旬,閱兵之事已定,不知吳王能否出駕閱兵。故命在下為使,出使吳國。”

說話間,辛洪的國書已然送到孫權的手上。孫權冷著臉,攤開國書看了幾眼,只見抬頭卻是大漢天子詔吳國孫權字樣,直喘著大氣。

孫權看著手中的國書恨不得將他扔掉,但想到大漢雄壯的兵馬,又不敢扔掉,極其糾結。

半晌後,孫權將國書放到桉上,忍著怒氣,順口說道:“朕有疾,無法出席。”

辛洪瞪著眼睛直視孫權,喊道:“大膽!下藩之臣敢越禮稱帝,敢問吳王欲意何為?”

聽著辛洪斥責自己,孫權再也忍不住,拍桉喊道:“來人,將其拿下!”

辛洪毫不畏懼,對著要上前的侍從,抓著符節,大喊道:“大漢天子節杖在此,誰敢?”

諸葛瑾見狀,趕緊出列,上前低聲,說道:“陛下暫且息怒,今還需以國事為上,漢使乃西北隴人,性情剛烈,望陛下不要見怪。”

說著,諸葛瑾又走到中央,喝散眾人,對辛洪說道:“漢使當以大事為上,豈因言語之事,而毀國事。”

孫權輕哼一聲,說道:“寡人有疾,難以出行。”

孫權沒有選擇嘴硬,而是選擇了屈服。

辛洪微微挑眉,手持節杖,說道:“敢問吳王閱覽國書,可知其上內容?我天子憐憫吳王奔波辛苦,特割湘東、高涼二郡與吳國,吳王就不願為國犧牲一二。”

湘東、高涼名為二郡,實際上七八個縣,除了湘東有些許百姓之外。至於交州的高涼郡,其境內群山森然,有大量的蠻夷居住,實乃蠻荒之地。

大漢能給湘東、高涼二郡,實際是為了給孫權面子,不至於讓東吳的人狗急跳牆。畢竟戰事發展到了現在,打了一年多,不僅東吳累了,大漢也累了。

等到中原克復,轉手滅吳國也是易如反掌之事。甚至等到大漢一統北方,大漢不用出兵,東吳不一定就會舉國而降,或是江東士人轉投大漢再求富貴。

孫權盯著辛洪良久,不悅地說道:“你諷刺我大吳,就不怕慘死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