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見孫權還不捨得土地,無奈的說道:“陛下!眼下之勢,應當考慮如何平息戰事,而不是與臣鬥嘴,逞一時之雄。”

“哎!”孫權閉上了眼,吐了濁氣,說道:“我知子瑜乃為國思量,但荊交二州乃朕征戰二十餘年所得之地。今若與劉禪議和,其乃野心勃勃之徒,我大吳荊交豈能倖免乎?”

諸葛瑾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說道:“臣此時請和之意,本就是為我大吳儘量保留郡縣。”

“恩?”孫權心生好奇,問道:“子瑜所言之意是?”

諸葛瑾思量少許,說道:“陛下,兩國議和之事,彷彿商賈買賣,非一二言語可定,需言辭磋商。如一匹良馬要賣二千萬錢,需先定價二千五百萬錢,後遇商賈欲買之,其定會討價還價,喊二千二百萬或是二千萬錢,此不正是馬販所思之價也?”羆

“今漢吳議和,臣以商賈買賣比之。我軍手上郡縣越多,漢人所需錢財愈多。若我軍手上郡縣越少,漢人所需錢財越少。此時因在漢人未佔荊、交全境時議之,否則悔之晚矣。”

孫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子瑜言之有理,不知子瑜欲以什麼條件能使蜀漢罷兵,商定兩國盟約。”

諸葛瑾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等雖有餘力,但漢人刀俎甚是鋒利。還需觀劉禪之意,方能確定條件。”

頓了頓,諸葛瑾繼續問道:“敢問陛下此次議和底線所在?”

孫權抓著鬍鬚,沉吟少許,說道:“揚州本土不可失,荊交郡縣儘量儲存。”

諸葛瑾遲疑半響,問道:“敢問陛下,帝號能捨否?”

諸葛瑾之所以詢問孫權能否去帝號,其主要是劉禪出征前的檄文,其中剝奪了大漢對孫權是大吳皇帝的認可。如今議和蜀漢也大概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而諸葛瑾出使前自然要詢問孫權的意見及想法。羆

孫權咬了咬牙,說道:“只要能為我大吳儲存國土,讓朕去帝號,未是不可。”

孫權還是明眼人知道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大吳皇帝的稱號,而是東吳所佔領的國土。

至於為何,也是不難理解。

東吳只要有了國土,就意味著有了百姓;只要有了百姓,就代表著軍隊;只要有了軍隊,才能在天下中分得一杯羹,或是才有機會在日後復興國家。

“諾!”諸葛瑾知曉孫權之意,拱手應道。

此時帳外士卒來報,說道:“啟稟陛下,據武陵來報,蜀漢江州都督鄧芝已率部攻佔武陵郡治臨沅縣,其將往作唐、公安而來。”

孫權所駐紮的公安已沒有多少兵力,如果鄧芝攻克了作唐,再進攻公安,孫權若不走的話,基本會被鄧芝擒獲。且兵敗退守樂鄉的陸遜、全琮二人,也會因為後路斷絕,除了水師能逃走之外,其陸軍將被鄧芝與劉禪二軍夾擊圍殲。羆

諸葛瑾連忙拱手,說道:“陛下與陸公等將今當撤往巴丘,以蜀人隔雲夢澤對峙,臣即刻出使漢營,以成兩國和約。”

孫權也沒想到漢軍進軍速度如此的快,強壓著震驚,說道:“可,傳令大軍後撤巴丘。”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