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姜維拜見陛下!”

姜維趨步入殿,在跪服在劉禪面前,應道。

劉禪仔細打量了姜維幾眼,頗有感觸。歷史上作為武侯、王平之後的蜀漢少有大將,支撐起了蜀漢北疆。僅就論執著而言,他實在勝過諸葛亮。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劉禪都很難想象,一個人要執著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在如此狹窄的夾縫中,在如此難以逆轉的大勢下,不斷衝擊命運?

不論能力,不論勝敗,不論影響,十一次北伐的姜維,幾乎把一生奉獻於北伐事業當中。在武侯繼承人費禕都想自保時,其還奮力北伐。蜀漢亡國,姜維依然還想復國,不得不承認姜維的精神,實乃令人敬佩。

只可惜若要將其他因素考慮進去,只能說姜維胸有大志,然力所不及,令人唏噓不已。再要進一步評價,姜維戰術能力出色,戰略能力有所欠缺,用兵缺乏穩重,與諸葛亮用兵相比,所差甚多。

但沒有姜維,蜀漢還能用誰呢?魏延因叛亂而死,王平病亡任上。時到蜀漢後期,沒有多少戰績的由文轉武的胡濟都能鎮守漢中,可見蜀漢能人之人少也。

不管如何,姜維足以對得起蜀漢了。

劉禪起身下階,扶起姜維,說道:“伯約遠征河東初回,朕便令伯約回都,路途多有辛苦啊!”

“臣不敢,此戰臣未有所得,請陛下責罰。”姜維告罪說道。

這次征討河東,姜維率兵與陳泰在河東轉了很久的圈圈,等到了潼關攻克,也沒有尋找到戰機,他也只能迎兵回河東。

劉禪拍了拍姜維的肩膀,說道:“此次不過牽制河東之卒,伯約能達成此事足矣,至於兵敗略地,兵少而難成也,豈能怪哉!”

在大漢高歌猛進的大趨勢之下,數年沒有戰功的姜維實屬難免有些不舒服,希望能夠博取功名。但實際上,將兵不滿萬人,受限於兵力,難以取勝,以至於每次他都要打在河東地區打游擊,尋找機會。

“剛接見他人相談許久,身體有些睏乏,陪朕走走吧!”劉禪領著姜維而行,說道:“此次,朕喚伯約入朝,可知為何?”

“臣不知!”

劉禪呼吸著新鮮空氣,說道:“伯約可知我大漢將取荊州否?”

“略有所聞。”姜維謹慎地回答道。

“大漢將於歲末,或在歲首,江水下降之時,出兵攻略荊楚。然曹魏在東,定不會坐視而不管,其將出兵取利。屆時關中、朔方、南陽又恐遭受兵亂,故還需令伯約出兵河東,襲擾逆魏幷州,致使不能舉大軍來襲。”劉禪說道。

姜維心中泛起苦味,但臉色卻是如常,拱手應道:“臣豈敢不願。”

“坐!”溜達了一圈,劉禪走至露臺,指了指坐墊,說道:“此為其一之事。其二之事,乃是欲取三晉之地,特問方略於卿。卿往來河東多次,又在朔方任職多年,不知有何見解?”

聞言,姜維一愣,隨即心中歡喜,坐在席上,思緒還未整理就連忙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欲取三晉之地,當在斷其羽翼,納其羽翼為我大漢之用。”

“羽翼?”劉禪唸叨幾聲。

姜維趁機從懷中掏出巾帛,攤在案上,說道:“啟稟陛下,逆魏羽翼無它,唯南匈奴之兵也。”

自東漢將南匈奴安置在北疆戍邊時,南匈奴與大漢王朝的命運可以說是休慼相關。特別是鮮卑崛起後,不僅危害到了東漢的邊疆,同樣也威脅到了南匈奴的牧場。

但可惜的是,東漢臨近亂世,數次征討鮮卑失敗,損兵折將。連東漢爸爸都打不過鮮卑,南匈奴又怎麼會打得過呢!

在鮮卑人的入侵之下,東漢北疆的雲中、九原、定襄等郡內遷至幷州地界之內。隨漢人內遷的同樣也有為生存而戰失敗的南匈奴所部,他們也往南部遷移,到了山陝高原的中南部,分佈在呂梁山區及汾河谷地。

又值桓、靈二帝上臺,東漢的政權秩序已經發生動搖,那麼受東漢控制的南匈奴自然也是不穩。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漁陽張純反叛,南匈奴右部因不滿遠征幽州,於是聯合休屠部誅殺單于,驅除其子於夫羅,另立單于。

南匈奴的變化,東漢王朝知道但也無暇顧及,只能放任不管。

但隨著曹操一統北方,秩序也重新回到了南匈奴部落。曹操採取了東漢王朝類似的手段,分南匈奴五部於幷州要道上,抵禦北疆的鮮卑及西部馬超、韓遂。

如北部匈奴居新興縣,有四千餘戶;右部匈奴居祁縣,有六千餘戶;南部匈奴居蒲子縣,有三千餘落;中部匈奴居太陵縣,亦有六千餘戶;左部匈奴位於茲氏縣,有萬餘戶。

不過仍由南匈奴貴族擔任部帥進行管理,但卻在每部派遣漢人擔任司馬進行監督。

有趣的是,如果把歷史上六鎮鮮卑分佈地址來看,可以發現此五部匈奴的駐地與六鎮鮮卑極其接近。並且皆是位處要衝、控制關塞之所

如今,隨著二三十年過去了,五部匈奴日漸強盛,戶有四萬餘眾,口有二十餘萬人,可勝兵三萬——四萬,如此一支龐大的戍邊部隊。在大漢進攻河東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受曹魏將領的指揮,向西抵禦蜀漢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