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微微蹙眉,說道:“蜀吳和睦十餘年,立有盟約,定中分天下。且吳人去歲方被我軍打敗,被俘及死傷者四萬餘人,今又如何願意助我也!”

蔣濟露出一絲笑意,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孫權此人恍如勾踐,野心勃勃之輩。其有英雄之志,吞吐天下之心,身懷英雄之名,卻是能力未逮。今三國並立,魏、蜀有進取天下之心,吳亦未嘗沒有。”

“只不過孫權數次北伐,不得其功而已。安豐之戰後,孫權大敗,人老心衰,其進取之心散也,如今唯有限江自保而已。限江自保,不過欲在東南稱雄,而無一統天下之心,亦不願天下一統。”

“蜀者,有益、雍、涼三州之地。蜀之於吳,其佔大江上游,今又有南陽、襄樊二地。屆時戰事一發,一軍順江而下,一軍下南郡,吳人荊州豈能全也。孫權見狀蜀人勢大,豈能無動於衷。今不如趁機遣使入吳,曉以利弊,讓吳人發兵荊北,斷絕蜀人歸路,以敗蜀軍。”

曹叡摸著短鬚,沉吟良久,說道:“蔣卿所言不無道理,只是僅憑口舌之利,以勸孫權出兵,其甚難也。”

蔣濟嘴角的笑容遮掩不住,他對引吳攻蜀這套再熟悉不過了。當初關羽水淹于禁,威震華夏,讓曹操都差點想要遷都河北。

在他和司馬懿的全力勸諫下,承認孫權佔領荊州南部及江東的禮法,承諾孫權全取蜀人所佔據的荊州,終於引他出兵。

如今再來一策,不過是信手拈來罷了。

蔣濟挺直腰背,笑道:“陛下可知上黨之事乎?韓舍上黨,引秦趙相爭。今襄樊仍在我手,不如割襄樊之地讓於吳人,引孫權發兵北上攻蜀,屆時蜀人自當潰也。”

秦佔領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致使本土與上黨聯絡斷絕。於是韓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而趙人豈能不知韓國的狼子野心,只不過由於秦國的勢大,自己又是僅次秦國的國家,念及日後必有一爭。因此趙孝成王直接讓人接管上黨,任命廉頗為將,入駐長平,引發了長平之戰。

曹叡微微頷首,問道:“今局勢未分,舍襄樊引孫權北上,豈不可惜?”

“故我軍可先舍襄陽,吳人攻蜀若成,待蜀人退卻,再舍樊城與孫權。孫權如何不願?”蔣濟說道。

“若吳人佔襄陽,而不願攻蜀,若之奈何?”曹爽問道。

蔣濟微微一笑,說道:“我舍襄樊與孫權,而蒲忠卻獻城歸降西蜀,何愁其無糾紛。蜀人一旦分兵南下,淯水防線勢必空虛,我軍擊之,南陽又當歸附。屆時賊軍南有吳人,北有我軍,其必退也。”

“蜀人退卻,襄陽郡又入東吳之手,太過可惜啊!”曹爽心疼地說道。

蔣濟頗有深意地說道:“吳人不過守家之犬,今據襄陽比之蜀人又是如何?況且逼退蜀人,我軍南下。襄樊二城是否能歸吳人,亦未可知。此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也。”

“彩!”

曹叡鼓掌喝彩,說道:“立即出使東吳,向吳人言以利害,舍利讓其出兵。”

“諾!”

曹叡算是明白過來了,一旦襄樊二城讓蜀吳引發矛盾的話。那麼荊北南陽等郡,以後會因為靠近三國交界一帶,任何一國勢力膨脹,都會讓其他國家插手,反而形成三角關係穩定下來。

那麼蜀人出兵的方向僅剩河東、潼關,防守起來亦是不難!

眾人商討之際,親衛稟告道:“陛下,豫州刺史田豫請求覲見。”

“哦!”曹叡頗是驚訝,說道:“讓田豫州暫且休息,待軍議後接見。”

“諾!”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