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南陽(第2/2頁)
章節報錯
五月初八,向煜帶著大量繳獲的魏軍旗幟、甲胃以及三四千名俘虜,從穰縣城下大搖大擺地走過。次日,穰縣縣長獻城而降。南陽郡中糧倉之一的穰縣落入大漢手中,至此荊北半境已在大漢佔據,而大漢還向東急劇擴張土地。
……
三萬餘人的大軍來到了麗國城下。
在樂綝北逃熊耳山後,劉禪次日就佔領了武關,派遣宿嘏降服析縣後,留下劉敏擔任武關督,替大軍整理從關中至南陽水路一帶的後勤轉運情況。然後又率軍向東前行,抵達麗國。
由於大軍初克商丹盆地,從武關到析縣期間百餘里,仍未安定。樂綝行蹤不知,而武關北道連線洛陽、弘農。萬一樂綝迎兵復擊,大漢關中與南陽的聯絡又重新斷絕,不可不防。
故劉禪留下萬人士卒,分於劉敏、韋虎等將,把守險要,戍守地方。一方面向北探查弘農、洛陽情況,另外一方面就地安撫百姓,確保農事的正常進行。
麗國縣長廖昕,其出生襄陽,乃廖化同族。聽聞天兵至,便乘勢歸降大漢天子。不過劉禪未入駐麗國城,而是派遣少數將士進城,大軍在外就地紮營。
“陛下,可是有不解之事?”剛紮好的大營內,廖立察言觀色,問道。
此時大帳內外除了親衛近臣,並無其他人等。
劉禪端坐榻上,蹙眉說道:“入南陽以來,各縣鄉疲弊,百姓亦是不多,完全不復昔日張衡所頌《南都賦》之盛壯,是為可惜。”
東漢時期的南陽郡地轄三十六縣,百姓二百四十餘萬,極其富庶。郡內河流縱橫,開鑿河坡以灌既,能以耕種。那時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灌區。
而如今自己入南陽以來,南陽郡的凋敝以及水利廢棄,映入眼簾,完全沒有當初的興盛之貌。而且曹魏佔領南陽二三十年以來,似乎也沒下很大功夫治理。
廖立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南陽廢立始於後漢末年,昔黃巾軍三十六方之一,便是於此舉兵。而後孫堅殺南陽太守,袁術吞之,以此成業。初,袁術領郡之時,戶口善數十百萬之眾,而袁術為人暴虐,掠奪軍資,百姓患之。故南陽傾廢根本在於袁術。”
廖立把三國末年以來,南陽郡所遭受的兵禍一樣說出。
“後得劉表治南陽,以張繡守宛城,百姓雖稍安,但南陽北境百姓入山為寇,襲擾民間,遂之為亂。及曹操取荊州之後,遷南陽百姓入豫州屯田,南陽百姓又是少也。今荊北南鄉、南陽、襄陽三郡之合,能有三十餘萬,實乃幸哉!”
劉禪聞言,吐槽說道:“袁術亦是厲害,出生四世三公,行賊寇之事,又妄圖稱帝,實乃自取滅亡。天下諸侯之中,稱道者不少,唯有袁術,實難稱頌。曹操與先帝稱其為冢中枯骨,名副其實。”
廖立捋著鬍鬚,說道:“陛下無需擔憂,南陽土地肥沃,地處要道。若是天下太平,不過二、三十年,自然又為富裕之地。今當首要,當全據南陽,以退逆魏援兵。”
劉禪微微頷首,指尖輕點輿圖,說道:“根據斥候所報,向煜大敗胡質,佔據穰縣。上丞相將統大軍向東進取新野,以絕襄樊與中原音訊,並制南陽南疆。今我軍可繼續向東,進取宛城。攻克宛城後與上丞相大軍匯合一處,共御逆魏之兵,不知公淵以為如何?”
宛城在新野的北部,諸葛亮攻取新野後,便可以向北匯合劉禪大軍。而劉禪也能憑藉宛城,向北抵禦曹魏救援之兵。畢竟從地理上而言,據宛城可佔南陽,基本堵死曹叡南下的道路。
當然若是能向北,攻佔堵陽、葉縣也是能夠堵死曹叡南下南陽的道路,就看曹叡的行軍速度如何了。
廖立探頭看著輿圖,說道:“昔曹操欲克東吳之時,曾掘穰縣水疏通至新野運糧水路。上丞相前往新野,其速快也。我軍欲克宛城,若逢曹叡亦是無懼,上丞相不過數日便可北上馳援。”
“既然如此,大軍休整二日後,向宛城進發,以斷曹叡南下之路。”劉禪吩咐說道。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