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憂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月,潼關,西塬。
時入黃昏,殘陽照在麟趾塬上,將山林映照得紅彤彤一片,頗有意境。只可惜無人欣賞,漢魏兩軍將士正在山林間險峻的營壘中相互廝殺。
沿著東塬山道往上,地勢越來越高,道路也越來越蜿蜒險峻。而東門壘就是藏於東塬險要之上,居高臨下可俯視禁溝來往軍隊,又位於山道正中,甚是險峻。
大漢透過數天的辛苦,花費了三百餘條人命,終於突破魏軍東門壘的外圍防線,衝入到營中。
傅僉領著數百名白甲左衛順著山道向上的斜坡小跑,路上人為的溝壑,天然的險阻,在這些常年生活在巴蜀山區的蠻夷眼中並不成問題,如履平地般,迅速透過。
奔走不到半程,上道山道邊緣上忽然現出數十名魏軍弓弩手亂箭攢射,試圖將這些白甲衛阻擋於此。衝在最前的輕兵面對突如其來的伏兵,下意識舉起盾牌,沒有任何驚慌。
緊隨而來的同伴握持已經上弦的弓弩,在他們射出箭矢的那一刻,也扣動弩機,瞬間弩矢飛過,山道邊緣上的魏軍弓弩手應聲倒下。
如此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的軍隊令倖存的魏軍士卒心中一驚,有見識過的魏軍老兵,驚恐喊道:“此乃賊軍白甲衛,不可力敵。”
成軍十餘年的白甲左衛常年出則戰,入則練,不事耕種,不服徭役,只事作戰,乃是全職武人。又是以驍勇善戰的賨人為基礎組建而成,乃是天下少有的精銳。
而且隨著大漢南征北戰,開疆拓土,與魏人數次交鋒,給魏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些以戰為生的職業武人臉色冷峻,絲毫不受環境的影響,有序地沿著山道登上平臺,進入營寨的核心區域。
“殺!”
身著甲冑,手持利刃的白甲衛兵迎上集結而來的魏軍士卒,舉著盾牌撞入佇列,數十把漢刀在落日的餘暉下,閃耀著光芒,在魏軍之中揮刀砍殺。
傅僉繼承了其父傅肜的勇猛,手持長柄漢刀,迎著刀矛奮勇突進。每刀揮砍之下,必有傷亡,令人畏懼。而傅僉也趁機挺身向前,撕開魏軍口子。
之後的情形大漢逐漸佔據上風,由周琿率領著漢軍甲士也緊隨而來,支援上傅僉所部。魏軍越來越多計程車卒站不住陣腳,非死即降。
西塬高臺的劉禪看著對岸黃色的旗幟被拔下,插上屬於大漢火紅的旗幟,笑道:“東門壘雖堅,但卻如何能抵擋住朕的熊羆之士。來人,今夜賜酒食給破營之士,並錄功賞之。”
“諾!”
話說這麼說,但是劉禪還是頭疼潼關及附屬營壘組建而成的防線,東壘營連開胃菜都算不上,就折損了數百名精銳的白甲左衛士卒。後面還有更為艱險的麟趾壘,最後才是真正的BOSS潼關城池。
而且駐守潼關的魏軍還並非精銳,如果再這麼打下去,大漢與魏軍換命作戰,就算大漢精銳全部折損在潼關前,恐怕也無法攻克潼關。畢竟潼關身後還有弘農、洛陽這些司州富庶郡縣內藏著巨大人口,曹魏可以輕鬆就近動員,而大漢的精銳死一個就沒一個。
劉禪揮了揮手,留下王平,說道:“今我軍能克東門壘,白甲銳士就折損頗多。今後還有麟趾壘、潼關二城,所付傷亡未曾可知也。兼夏侯霸勇武,應不可力敵也。故朕以為我軍當遣將繞行小道插至潼關之後,尋機破城,不知子均意下如何?”
在劉禪的吩咐下,大漢斥候向東探尋道路。於昨日回報,果然在潼關右側,即南方有小道可以插到潼關後面,只是這條道路極其艱險難行,密林叢生,還不知道有沒有魏軍把守。
劉禪探尋的這條小道即後世的小關道,也是後世隋潼關所把守的道路。
王平沉吟少許,說道:“陛下,小道難行,為取潼關可以一試。當遣輕銳奔襲,若遇魏軍有備,宜當撤之。”
頓了頓,王平說道:“不過臣以為我遮掩敵軍耳目,我軍休整一日,應當繼續進攻麟趾壘。”
劉禪想到‘麟趾壘’的險峻以及重兵把守就頭疼,夏侯霸舍東門,保麟趾,利用大漢進攻東門壘的時間,屯兵駐守麟趾壘,並抓緊時間囤積大量的箭矢以及防守器具。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從子均之言即可。走小道繞擊潼關,不知子均可有心儀人選?”
“劉克終與潼關魏軍交手多次,可為將;傅僉頗有勇武,可為輔。”王平推薦道。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