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出征前的幾天,白天劉義真都在兩儀殿和群臣商議政事,晚上則和自己的親人家眷一起在一起溫存。

到了出征的日子,劉義真一個人還跑到太祖廟和孝宗廟待了一會。

王鎮惡、朱齡石、檀道濟、垣護之、王買德、範道基……

以及在關中中原的十餘萬大軍都是匯聚在河東,對著汾水誓師。

“昔有苗不賓,唐堯薄伐,匈奴僣虐,漢武行誅!”

“今索虜作亂於北境,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索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以先烈之靈,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舉也,自當永清塞北!”

“永清塞北!”

誓師結束,王鎮惡便作為先鋒帶著兩萬大軍先行趕往鄴城。

而沈田子則是帶著一萬士卒繼續往北支援晉陽。

劉宋軍團此次集結的速度不可謂不快,等訊息傳到平城的崔浩耳朵中時,宋軍主力幾乎已經快要翻越太行山,朝著河北前進。

崔浩在聽到劉義真居然這麼果斷的起兵後也是預感到了情況怕是要糟。

等他打探清楚此次宋軍出征的規模後更是如鯁在喉、如芒刺目、如坐針氈。

劉義真此時幾乎是將“老子這次要動真格”寫在了臉上,他那灼熱的野心便是遠在苦寒之地的崔浩也能看見。

“立即佈置兵力堵死通往平城的關卡。”

“還有,趕緊給陛下發起軍情,讓他小心!”

崔浩此時心中其實也是有些許的急迫感。

拓跋燾此次進攻河北花的時間太長了!

可以說,在劉宋大軍未動的時候,才是拓跋燾的最佳時機。

但這段時間,河北方向一直沒有傳來什麼好訊息……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

“但願陛下能在宋軍主力抵達前突破防線,不然我大魏可就真的難了!”

遠在河北的拓跋燾並不知道河北和晉陽發生的種種。

有著杜驥和錦衣衛全力封鎖南邊的訊息,拓跋燾對於南方的情報一無所知,只能是悶著頭和沈慶之死磕。

其實拓跋燾一開始的戰事絕對算得上順利。

他突然率領大軍出現在東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右北平,幾乎將幽州的東北部全部吞併。

但是再往南打的時候,拓跋燾發現自己的敵人比想象中要難纏。

首先是朱超石。

朱超石作為朱齡石的弟弟,劉宋的名將,河北的主將,同時在早年跟隨劉裕的時候便已經稱得上聲名漸起,他的強大是拓跋燾早就預料到的。

但是此次真正死死拖住拓跋燾的並不是身在渤海的朱超石,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沈慶之。

之前拓跋燾攻打右北平,奚斤攻打范陽,丘堆攻打渤海的三路作戰意圖是相當明確的。

打下右北平,就能將這裡作為伸向河北腹地的橋頭堡,算是如今這些河北魏軍士卒的大後方。

范陽是河北北面的門戶,只要拿下范陽,北魏的騎兵就能直接抵達魏郡、河北,乃至飲馬大河。

渤海自不用說,打通渤海便可以兵進青州,大肆破壞劉宋的後方,削弱劉宋的戰爭潛力。

之前拓跋燾本以為范陽和渤海總會有一邊能佔到些便宜。

接著無論哪邊只要能將朱超石麾下的主力給吸引過去,在右北平的拓跋燾便可以支援另一方,迅速打通一路前往河北,讓北方震動。

計劃很美好,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