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走海運運來的貨物經由大河一路從青州運往洛陽。

百姓的天性就是看熱鬧,更別說現在關中、洛陽一帶的南方人簡直不要太多。聽聞是從家鄉運來的貨物後,老早便在洛陽的碼頭等著。

洛陽水系因為早年戰亂的緣故,河道泥沙淤積。

還是劉裕早年北伐後秦的時候,命王仲德疏通大河河道。如此,才讓這條水道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不少老洛陽人見到這象徵著繁榮的洛陽水系重新成為了交通要衝,一股遲來的喜悅將他們包裹在懷中。

一批批的貨物被碼頭的勞工放了下來,光明正大的放在馬車上被運送出去,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景象。

事實上,

這次的貨物因為是實驗的關係,不能選擇太過貴重的貨物,所以裝的大都還是南方的占城稻。

占城稻這幾年風光無二,在淮河以南的地方除了少數欠發達地區,其餘農田上十有七八種植的都是這種作物,所以在洛陽的南方人對著稻米並不陌生。

其中更有好吹噓者,向身邊的北方朋友大肆吹噓這占城稻的產量,讓一眾北方人吃味的很。

如今的劉宋還是農耕社會。

哪裡的地能種糧食,哪裡就會變的發達,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以往。

憑藉著優越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地,河北、中原的畝產量可以碾壓南方!

但隨著一系列的變故,南方的糧食產量已經逐漸追了上來,在占城稻這項外掛誕生後,更是有了反超的跡象。

最讓北方人生氣的還是,聽說在更南方的土地上,稻種居然可以一年兩熟乃至一年三熟!

本身就有占城稻這種產量逆天的作物,還有這種超乎尋常規則的地利……這讓北方人怎麼玩?

“本以為南方盡是瘴氣橫生、蟲蛇遍地的地方,如今看來……倒也不見得。”

南北方分裂太久,雙方都有了一些割裂感。

而割裂,帶來的往往就是陌生。

人在面對陌生的事物時,除了恐懼,便是好奇。

可要是有貪婪幫忙,這恐懼也就變得不值一提了。

“若是能去南方便好了。”

有不少北方淳樸的百姓發出感嘆。

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哪裡的糧食多,哪裡的日子就更好。”

如今看來。

南方,似乎比北方更有前途。

“此言差矣。”

在碼頭看熱鬧的不止是尋常百姓,也有讀過書計程車子。

他們抓著這個時候炫耀起自己在書上學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