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倫之無疑是劉宋統治者一脈最信任的外戚,沒有之一。

蕭承之是因為有未來的“黑歷史”,搞得劉義真不敢輕易完全信任他。

至於王弘和謝晦……

這誰敢用?

王弘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樞,謝晦也一直被自己栓在身邊,這都是劉義真害怕他們或者他們背後的勢力搞出一些么蛾子來。

剩下的外戚,額。

拓跋嗣和赫連勃勃兩個岳丈甚至乾脆都是直接死在劉義真手裡的……

還有一個郭氏,但就憑著太原郭氏和北魏那藕斷絲連的聯絡,劉義真也不會把去重用郭氏。

所以,趙倫之真的是外戚界的定海神針,他的驟然離世讓劉義真也覺得有些無所適從。

更別說,自己能順利繼位,解上黨之圍,也是趙倫之願意把彭城的大軍交給自己,於公於私,劉義真對於趙倫之的感情都是極好的。

“那就先遣朱超石去接管大軍,讓趙倫之之子趙伯符護送趙將軍靈柩前往故土下邳安葬。”

誰知來傳報計程車兵有些猶豫,看劉義真的眼神都有些躲閃。

“但說無妨,朕不會治你的罪。”

士卒這才將趙倫之病故的訊息全盤告知了劉義真。

“本來趙伯符將軍是想將大軍留駐在河北聽從陛下安排的,但是趙小將軍的一個參軍卻說道——”

“如今大軍正是前去北方支援的要緊時候,要是突然停滯不前,很可能會被北方的拓跋燾看出端倪,從而突襲大軍。這支大軍一旦被拓跋燾衝散,而在西方作戰的陛下又不能及時回援的話,很可能會讓整個河北都陷入頹勢。到了那個時候,趙老將軍反而會成為大宋的千古罪人!”

“趙小將軍認為此人言之有理,便繼續帶著大軍往北趕去,如今怕是已經快到漁陽了。”

劉義真聽後也是眼前一亮:“倒是朕疏忽了。”

“對手畢竟是拓跋燾,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

“只是不成想趙伯符身邊居然有這種人才……對了,那參軍叫什麼名字?”

士卒想了想,報出一個名字:“那參軍喚作沈慶之。”

原來是他!

劉義真對於北方戰場突然放心了。

關於沈慶之,後世有兩句評價。

一句是“慶之三朝宿將,威望行於南北。”

另一句則是“進則帝矣,退則死矣,決之於心,而安於抱忠以死,故曰抱孤志以質鬼神,六代之臣,慶之一人而已。”

又是一個能力與道德並重的宿將,可惜在老年時攤上劉子業這麼個皇帝,被活活用被子悶殺,成了南朝不知第幾個內鬥的犧牲品。

現在的沈慶之自然還是年輕力壯,還不到而立之年,有他和朱超石一起坐鎮河北,便是拓跋燾也別想輕易攪動風雲。

“朕知道了,傳朕旨意加封沈慶之為奮武將軍,命其輔佐朱超石共同抵禦拓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