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

《縣州道三級科舉方策》?

劉義真讀完後當即龍顏大悅。

“想不到考生中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再一看名字,劉義真才恍然大悟。

巢尚之!

出身寒微,為人士之末。

歷史上他和戴法興在劉宋孝武帝推行官制改革後,擔任中書通事舍人。並逐漸形成了中書通事舍人掌控中樞機要事務的局面,實現了真正的“寒人掌機要”。並且其執權日久,威行內外,是劉宋後期為數不多的良相。

比之徐羨之、傅亮,他二人的起點更低,對於世家的打壓也更重。

本以為他們離冒頭還早的很,沒想到這一世在種種重用寒門政策下居然是現在就出現在了長安。

“果然,寒門就是一個大寶藏,只要肯挖掘總會有收穫。”

這篇策論一出,劉義真再看其他策論都有些索然無味,便立即找來王修和王買德。

“此篇策論,二位以為如何?’

王修和王買德自然知道科舉《策論》一事,如今見天子親自召見他們,便知道必然是有人踩中了劉義真的心窩,中了大獎。

《縣州道三級科舉方策》?

王修和王買德二人不但是劉義真的心腹,同時他們兩人也算是出身寒門。

在遷都之後,世家對於中樞的影響力已經不復從前。哪怕是如同王弘、謝晦這樣的大佬都被劉義真給架空,其他小魚小蝦很難繼續再蹦噠。

但世家對於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一如既往的頑固,想要清除這部分力量,遠不是憑藉政治手腕就能達成目的。

但眼下,這篇《縣州道三級科舉方策》中提出來的措施卻讓他們眼前一亮。

縣、州、道三級科舉,可以大大加強朝廷對於地方的控制,再加上任免官員的權力,朝廷完全可以憑藉這招打擊世家在地方上的囂張氣焰。

而且如此一來,朝廷也是變相的將六百石以下官員甚至吏員的任命都收回中樞,這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作為朝廷宰輔的王修、王買德,又怎會不支援?

“此篇《策論》,自可評為甲等。”

這麼說,大家便明白了。

首次科舉的《策論》第一。

往後,將有無數學子將這篇《策論》當做範文放在手中反覆觀摩,其中的內容也會被各地學子吸收,用最廉價的成本達成最有效,最廣泛的宣傳,讓《縣州道三級科舉方策》的內容深入人心,也間解的會在這篇策論變成政策之時減輕成本。

到這,劉義真才派人將試卷糊名,帶到禮部評分並錄入分數。

啥?公平?

連天子都看不見的公平能叫公平?

別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