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仇池不掛機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種恐怖的損耗讓蕭承之都眼皮直跳。
“天下最難之事,莫過於蜀地北伐矣!”
很難想象,當時只佔據蜀地一地的蜀漢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和意志一次次的北伐。反正讓蕭承之自己想想那場景,多少都有些不寒而慄。
從金牛道一直抵達漢中,就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運糧。
之後還有從漢中趕往關中。
這條路同樣很不好走。
從漢中到關中,大的道路共有五條,即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
祁山道道路最寬,也是諸葛亮歷次北伐的主要通道。
問題是……
這條道目前不能走。
因為武都、陰平二郡還坐落著仇池這個小透明。
另外,祁山道的出口也並不由劉宋控制,而是胡夏。
所以這條路首先被蕭承之排除。
剩下的,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那是一條比一條難走,並不適合當做大規模運糧的坦途。
如此,也就剩下陳倉道這一個選擇。
要走陳倉道,便要先出位於漢中西側的陽平關。
蕭承之先在漢中修整,等蜀地的糧食都抵達漢中後,才開始陸續朝陽平關移動。
一名蕭承之麾下的運糧校尉正在奉蕭承之的命令押送糧食,這艱難的道路讓身為蜀人的他心中也是有些埋怨。
“這糧食運到關中去怕是要浪費一半以上都不止,也不知如此大費周折有何用途?”
蕭承之雖然也是埋怨著運糧的艱辛,但聽著運糧校尉這麼說,卻是搖頭。
“蜀地承平日久,不缺糧食。但關中卻缺的很。”
“這糧食運到關中是當做軍糧,供養軍隊的。”
“若是關中計程車卒吃不飽肚子,無法擊敗關外的敵軍。乃至被敵人擊敗,丟了關中,那蜀地有再多糧食也只能化作他人嫁衣。”
雅文吧
蕭承之看的很透。
天子將國都移到長安,就是要和胡夏這種敵對勢力死磕,徹底解決侵擾漢家數百年的胡人之患。
而胡人之患一旦解除,就意味著關中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