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調整兵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虎被天子訓斥之後果然都老實了許多,據錦衣衛彙報的訊息,五人現在除了去國子監讀書便是回家默默抄寫《孫子兵法》。
可能天子只是隨口一說。
但他們可不敢隨手一扔啊!
先不說是不是欺君之罪,單是很可能丟掉現在身上的聖恩眷顧,這代價是無論多少遍《孫子兵法》都彌補不了的。
劉義真見五人如此乖巧,也將精力重新投入到國事中去。
如今除了利用科舉的浪潮穩紮穩打的對世家力量進行圍剿外,便是安靜的發展國力。
趁著這大好時機,劉義真也是可以將手中最大的依仗一一兵權,重新調整一番。
從建康遷都後帶來的中央軍多是南方人,即便劉義真使用了各種安撫手段,也很難完全平息將士們焦躁的心情。
但要說讓劉義真放棄這些軍隊那是不可能的。
這些中央軍的前身可是北府軍!同時他們也是劉宋軍事能力的巔峰體現,把這些大軍解散開來那幾乎就是主動丟掉自己的武器,赫連勃勃和拓跋秦怕是做夢都要笑醒。
“但不思變,終究有些不穩妥。”
除了這些士卒那強悍的戰力外,他們年紀也讓人不得不擔憂。
很多老卒已經是到三、四十歲的年紀。
這個年紀,人的專注度和身體素質終究是不如年輕的時候。
那支和劉裕一起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超級軍團也終究難逃歲月的摧殘,劉義真必須要早做打算。
現在劉宋國中的常備兵力有二十萬之多。
算上各地的州兵、縣兵,這個數字能勉強衝過三十萬。
其中最特殊的便是關中的兩大府軍。
這兩大府軍的戰力問題在上一次北伐當中都被證明過,絕對是值得被信任的存在尤其是毛德祖率領的永安府軍,在經歷了蕭關之戰後,這些武卒都有了蛻變的感覺,戰力絲毫不遜色於中央軍士卒。
劉義真,已是有將兩大府軍摻入中央軍的打算。
喚來王鎮惡,劉義真向他表達了這個想法。
王鎮惡自然是沒有異議。
對於現在中央軍的問題,他亦是看在眼裡。
天子願意提前思變,王鎮惡自然也是大力支援。
“陛下可賜予三十歲以上士卒田地,將其分往各州。”
王鎮惡知道老卒的重要性,也明白這是一種何等珍貴的資源,要是就這麼放跑,
別說天子,便是自己都有些捨不得。
將這些老卒分往各地,再以他們為核心在各州縣施行府兵制,無疑能將這些老卒的利用最大化。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讓他們飄落各地,重新滋養出年輕而強壯的力量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順便的。
這麼做也可以極大提高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
剛好高允清量全國土地的工作也快要完成,那些逼世家吐出來的土地,卻是正好派上用場。
在王鎮惡的監督下,最終決定從中央軍清理出四萬年紀較大的老卒。
這些人多是劉裕時代功勳士卒,其中大約有一萬人選擇回到南方去。剩下三萬人則選擇留在北方,等待朝廷的安排。
還有一些老卒則是被錦衣都尉杜驥給出的條件打動,加入了錦衣衛,讓這個本就恐怖的機構再次膨脹。
本著強幹弱>>
【暢讀更新載入慢,有廣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暢讀後閱讀!】
枝的基本原則,朝廷安置老卒主要是放在關中、河東、河北還有河南一帶組建府軍。
這些地方靠近中央,府軍四散在周圍,可以很好的幫助朝廷鎮壓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