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佛呢?”

劉義真將華夏聖人拉出來和佛比較,就是告訴僧導——

別玩那些虛的。

儒家之所以已經融入華夏的血液中,不是因為孔聖人他們的微言大義就比耶穌、佛祖什麼的要強,而是孔聖人他們是真的在做事情,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自己。

即便儒家也有各種各樣的壞毛病,但是從儒家誕生起它就深深紮根在百姓當中,指導百姓朝著那個期待的“三代之治”曲折前進。

這便是為何儒家能從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其他的法家、墨家、楊朱等等,不是理論跟不上實踐就是實踐跟不上理論。被淘汰真的不能怪他們太弱,只能說儒家太強。

僧導聽後張著嘴巴。

他從劉義真嘴裡聽出了一條大道。

僧導小心詢問:“桂陽公的意思是……佛教可以教導人人成佛?”

劉義真愣了一下。

他沒想到僧導是這麼理解的。

不過劉義真還是點頭:“人人成佛也好,人人成聖也罷。只要這個“佛”,這個“聖人”,是真實存在且往好的方向前進的,其實沒什麼區別。”

如果佛教不和現在一樣糊弄百姓,而是和儒家一般製造一個類似“聖人”的標杆,引導人們朝著積極向善的方向前進,那它就是好的。

這也是未來所有宗教,或者說思想形態的最終方向。

不然不是創造西邊的那種黑暗世紀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

僧導此時聽了劉義真的話不像剛才那般沮喪,反而是眼中重新出現光芒。

他緩緩站起身肅穆的來到劉義真面前居然“噗通”一聲跪了下去。

劉義真趕忙讓開:“大師這是何意?使不得使不得!”

誰知僧導不但沒起來,反而恭恭敬敬的對劉義真叩首。

“桂陽公……天生聖人也。”

僧導似乎從劉義真的話中領悟了很多東西。

用佛教的話來說,此時的僧導有種涅炎重生的感覺。

他憧憬的看著劉義真:“還請桂陽公收我為徒!我不求能學到什麼,只要能侍奉桂陽公身邊兩側即可。”

僧導是這個時代第一個發現劉義真身上寶藏的人。

劉義真長於這個時代的東西是熟知歷史進行預知嗎?

不是!

是劉義真接受未來教育而形成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