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醒、慧剛,住手。”

兩名胡人僧侶正要衝上前,卻是僧匯出手製止了他們。

僧導雖然感覺世界觀崩塌,但是理智還在。

如果有僧人對劉義真出手,那迎接關中佛教的將是一場浩劫。

兩名胡僧看著僧導,又看了看劉義真。雖然停下腳步,但依舊面漏兇光。

裴方明則早早起身,護在劉義真面前,冷眼看著對方。

“你們出去!”

再次催促,兩名胡僧雖有不甘,但還是掩住房門。

僧導此時坐了起來,將兩行血淚擦掉,宛如一個不知所措的孩子一般。

他雙掌合十,低聲詢問:“桂陽公……我浮屠真的就無可救喲啊了嗎?我師父與諸位師兄弟所做之事真的是在助紂為虐嗎?”

看得出僧導此時已經陷入了迷茫,開始產生對自我的懷疑。

劉義真嘆了口氣。

“大師,你覺得佛與儒的區別是什麼?”

僧導愣住了。

“儒,人所需也。”

“佛,人所供也。”

“自孔聖人開創儒家以來,你何曾聽過《論語》中有隻言片語是要求人們去信奉他的?不都是讓人自發去學習聖人的德行嗎?”

“但佛自誕生起,便是要給他鑄金身,修大殿。”

“一個是讓百姓去往聖人的目標前行,另一個則是要別人信奉他,你覺得哪個更高尚?”

劉義真又問:“大師可學習過大乘佛教?”

“學過。”

“那大乘佛教中說人人可以成佛,但是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劉義真指著法堂供奉的一尊佛像問僧導。

“這佛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成佛?”

“不要說佛是無相的,總要有一個標準。”

“就和諸子百家中的聖人一般,有人成聖是因為他的做法,有人成聖是因為他的德信,有人成聖是他的言論。”

“立功、立德、立言。”

“只有得到世人認可,真正為民者,達成三不朽之境才可稱之曰“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