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展動,雙袖一甩,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楊修,開口向臺下眾人拱手:

“在下楊修。奉司空之命,恭迎四海名士,請!”

臺下十幾位書生,報名之後,拿到代表自己身份的令牌。

這時,曹丕的好友劉楨上臺,舉起手中竹簡,道:“東平劉楨,見過楊公子。請評在下詩文!”

但楊修轉過身,沒有去接。

而是揹著雙手,面向臺下觀眾,侃侃而談:“閣下的詩文,我都盡讀過。不敢欺瞞,便如實評價......”

劉楨心中惱火,但眾目睽睽之下,也只能表現地心平氣和,見楊修停頓,立刻插入其中:

“楊公子,在下的詩文,並未編纂成冊,竟然入了楊公子的眼?”

楊修淡淡一笑,頗為自傲:“上至詩三百、漢古風,下至今日諸君之詩作,但出一首,我知一首!不知天下之詩文,焉敢風評天下之君子!”

劉楨愣了一下,他沒有想自己的詩文,而是想起剛才路上文公子作的兩首詩文,那都是可流傳百世的!劉楨不信楊修能這麼快知道。嘲諷一笑,劉楨沒有插話,竟是想看這麼高傲的楊修待會兒打他自己的臉!

楊修繼續道:“閣下的詩,思健豐圓、清新剛健。然,隙過其文,雕潤不足!”

檯面之下,徐庶對著一旁的司馬懿說道:“這楊公子,眼光的確精準地很吶!”

司馬懿預設不語,思考著對策。

“不知這評語,有何根據啊?”劉楨臉上不愉。

“閣下詩不出山水,賦不過風流,詩文多取魅世俗,於當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冒昧請教楊公子,楊公子評我為二等,那麼一等是誰啊?也好讓在下有個學習效仿的門徑。”

“劉公子既然問了,在下就多評幾句。”楊修渡步來到高臺正中間,享受萬眾矚目的這一刻,越是眾人關注,楊修就越是才思敏捷,是為大場面而生。

只聽楊修高談闊論:

“當時第一等詩人,當屬曹司空與其子曹植!

司空之詩,古直雄健,甚有悲涼之勢,氣吞江海,睥睨天下。

曹公子之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粲溢古今,卓爾不群。

此二君之詩,如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

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值公子入室,則閣下與王粲諸君可坐於廊廡之間矣。”

靜!

安靜!

楊修講地好,講地準,但無人喝彩!

反倒都是面面相覷,定定看著楊修在臺上尷尬!

“呵呵!”劉楨拱拱手,笑道:“我承認你說地對,司空與曹植公子的詩,當得你的評價,評價地也非常好。但你把文公子置於何地呢?我可不敢與文公子在詩賦一道上平起平坐於廊廡之間!”

楊修皺眉,向臺下眾人鞠躬,然後大聲說道:

“文公子的詩,在下當然聽聞了。文公子的詩,風格多變,又不符合他的年齡,若都是他自己寫的,那麼文公子的地位,當在一等之上,為當時謫仙!”

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