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民盡似仙人,常捕魚海島中,人面鳥喙。

在探查完整個海島基本情況後,在一個烏雲蔽月不見五指的深夜,呂蒙帶著兩百親衛突襲了這個原始部落,盡捕其眾。

沒有殺戮,只有威逼。

但發現語言根本不通!

就像中原大地一樣,超過三百里了,那口音重得就不像是同一個語言。

更何況是這個遠離文明的海外島嶼。

這個島雖然大了點,離大陸不算遠,但忙忙大海峽,也不是這裡的山越以及原居民們敢輕易踏越的。

呂蒙搜查了這個部落中間最大的房屋,從中找到不少海中的好東西,珍珠、瑪瑙、玳瑁、龍涎香……

這些可能是這個部落世代積累的寶物。

但真正吸引呂蒙的東西,卻是十幾卷墊在寶物下面的竹簡!

竹簡上隱約可見的文字,較規整和繁多,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線條粗細均勻,質感豐富。

其有甲骨文的影子,象形文字很明顯了。

“這不是小篆,而是西周時期的大篆啊……經歷春秋戰國的變遷,再有秦朝始皇帝焚書坑儒的摧毀,文字的統一,這個大篆,也淹沒在歷時長河裡。”

這裡面的文字,呂蒙看不懂,但不妨礙他的猜測以及利用!

重生回來,腦海裡多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記憶,像是有千年之久,卻又斷斷續續,不太真實。

但像白蠟杆、紅櫻巷、大蒜防瘴氣、腳踩螺旋槳、能逆風航行的三角帆等等,已經得到呂蒙的證實,確是有效。

但還有更多,是無法說清,道不明來由的知識記憶。

但如今,有了這些先秦竹簡,甚至是西周那等遙遠古老年代的竹簡作掩護,許多事,呂蒙就有了說辭了。

而且,呂蒙記得一事,單靠諸葛瑾沒有太大吸引力的勸說,怕是難以把他弟弟諸葛亮騙到江東,但如果有這西周的竹簡,再編排一些他們這種文人喜歡的失傳古籍的傳說……

呂蒙拿走了這個部落的寶物,但給這個部落留下了兩袋糧食以及十幾件乾淨整潔的衣服後,便全部返航了。

離開之前,呂蒙挖了十幾株野外長得野稻苗,這是此處適合種植三季稻的證明,是吸引江東把注意力轉移到這裡的最有力寶物!

回航之時,三角風帆又發揮巨大作用,就風向不順路,就算是逆風,也能在大海里靠著風行駛。

只是走之字路線而已。

五日之後,呂蒙回到了疑似“廈門”和”鼓浪嶼”的港口海島,此時這地方還沒有名字,但呂蒙的記憶力,有這地方。

呂蒙命令調轉船頭,改變風帆方向,向著正東面的大海。

此時沒有太大的風浪,正是尋找“夷洲”的好時機。

有了海南島的大發現,呂蒙對夷洲島的期待,其實已經不大了。

按現在的航速而言,來回也就三天而已,值得去深海探險看看。

而且答應朱家的金銀礦山,就在那裡。雖然朱家沒相信沒合作,但若是呂蒙拿到一絲絲證據,那麼朱家上套,也就不遠了。

就算遭遇狂風大浪,呂蒙這艘樓船遭遇不測,以如今的東南風,也能把呂蒙這些人吹回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