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此時的季風還是東南風向,呂蒙的樓船直線行走是不可能了,只能走之字路線,花了兩天才看到到天邊逐漸放大的高山大島。

那裡便是夷洲了。

船頭之上,呂蒙迎著朝陽看著逐漸升起的夷洲,陷入沉思。

這一慢慢見到海島從水下升起的現象,在呂蒙的記憶裡,是地球是圓球形的證明!

呂蒙想去逐步證實這一點。

呂蒙年輕的時候,翻看過山海經部分經卷,對那上面的千奇百怪的物種和永遠到達不了的山川地形,剛開始是好奇,後來是懷疑,最後是不相信。

但自從重生回來,腦海裡還多了些記憶碎片後,呂蒙開始相信了。

這次急匆匆的航海之行,便有這種驗證的想法。

在上輩子,呂蒙最大的執念,是殺掉關羽為父親報仇。

那個執念完成了。

再活一世,呂蒙心中還恨著關羽,但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

殺關羽的心,淡了。

但擊敗關羽的心,卻又升起了。

但每個人的天賦實力不一樣,後天的努力能拉近,卻彌補不了差距。

重生這三四個月以來,呂蒙都是在軍營中生活,每天都努力錘鍊自己的力量。

進步很大,但呂蒙卻已經看到了上限。

沒有天生神力的基因,呂蒙註定成不了戰場之上的萬人敵,無法與鼎盛時期的關羽正面交戰。

但如果山海經裡介紹的天才地寶,有一些是真的,還能被找到,那麼讓自己變得強大,也就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這個時代,除了中土大地,方外大部分都是蠻夷,而山林或深海之中,天材地寶靜靜成長了千萬年,等待著有緣人。

看到了夷州島,但想登上島,呂蒙估計還要兩個時辰。

於是拿起一旁用絹布包起來的令一捆竹簡,試圖分析出上面是寫什麼內容。

再次翻看了幾個竹簡,從上千文字中,呂蒙總算勉強猜到幾個字詞。

“艮”“乾”“四季”“五行”“六氣”“六甲”“吉凶”“九運”。

猛然,呂蒙大腦一震,有了個驚人的猜測:這難道是失傳的《連山易》?

古老相傳,據說《連山易》為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遠古有三易,另外兩易為《周易》和《歸藏》。

《連山易》從艮卦開始,以四季六氣興衰指引,六甲值符為兇吉判斷,三元九運為時空轉換,不同於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的指導概念。

《連山易》早已不知所蹤,極有可能因某些內容觸犯了秦朝始皇帝的忌諱,而損毀在“焚書坑儒”的浩劫之中。

而呂蒙手中的十幾卷用大篆記載的《連山易》,怕是先秦時期,古人帶到海外來的。其後人終日為食物奔波,再也沒有心思讀書識字,終是文明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