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是幼兒園的老師,現在孩子送到幼兒園去了。早上送過去,下午的時候,由我妹妹幫我帶回家。”

幼兒園的老師!

她妹妹應該挺漂亮。

為什麼孩子他爸喜歡去幼兒園接送孩子?

沒辦法,幼兒園老師太漂亮。

楊紅梅輕輕的點,馮靜文這還算運氣的比較好。

“你對投資京狗怎麼看?”

馮靜文下意識的看了眼陳偉,恆通投資三億美元投資京狗的事情,無論電視、報紙還是網路上都進行了大範圍的報道。

甚至連央視7點新聞上面,都進行了一番報道。

這個事情,影響力相當大。

而這影響力體現的是誰的影響力?

劉大東還是京狗?

都不是,而是陳偉的。

十九歲的少年,蜀川新出的高考狀元、掌管十三億美元的鉅額資金、華清大學工業工程系的新生。

這麼多身份組合在一起之後, 讓陳偉一下子就被冠上了少年天才的稱號。

在國人的心中,是有著一種緊迫感的。

看到國外,好多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創業了,然後成為了億萬富豪,而華國的孩子十幾歲在幹嘛?

的確有孩子十四五歲就上大學,可沒有一個華國的少年在二十歲以下創辦企業的。

國外有,國內沒有,這一對比之下,大家心裡面就有著些慌了。

陳偉的出現,可算是彌補了空白。

陳偉的天才之名,那也是隨之傳遍整個華國,還漂洋過海傳到了世界各地。

在高興與興奮的時候,也有人很擔心。

八十年代的時候,有一陣天才熱,可全國遴選出來的天才,最終最有代表性的那個,出家去當了和尚。

這對人們的震動,可想而知。

歷史書上面白紙黑字的記載了那麼多的天才,從甘羅十二歲為相,曹衝幾歲的時候就會稱象,駱賓王七歲寫《詠鵝》。

天才的結局,好像往往都不太好的樣子。

陳偉的出現,怎麼說呢,符合大眾的期盼。

所以,大家對陳偉的關注度,也是變得格外的高。

可在關注的同時,也擔心陳偉這個天才少年,會被壓垮,最終泯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