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說到這裡,看向兩人:“二位,值此朝廷為難之際,有何以教我?”

唐平顯然這是站在朝廷角度向二人問策了。

說實話,唐平是沒這個資格的。

因為他現在只是一個溫侯罷了,既不是丞相,也不是大將軍,並無資格代表朝廷。

可是實際上呢,此時長安的確是在唐平的掌握之中,只需要平定了西涼軍,唐平絕對會加官進爵的。

不是大將軍就是丞相,開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代表朝廷來問策那就是理所應當了。

這漢代,丞相和大將軍的權利是非常大的。

常有相權和皇權的爭鬥。

丞相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臣頂級,他是百官的代言人,有些時候甚至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禮的。

比如丞相有封駁皇帝旨意的權利。

總之,唐平此時雖然名義上不能代表朝廷,實際上又是可以代表朝廷。

因此,鍾荀二位也就沒有再沉默了。

只不過,兩人給出的計策卻有些不同。

首先是鍾繇,他給出的建議就是先平定關中,之後在收服西涼的馬騰、韓遂,而後再將益州拿下,以此成戰國之強秦之勢,而後出關掃蕩諸侯,中興漢室。

荀攸呢則是認為馬騰、韓遂和益州劉鄢父子對朝廷還是有恭敬之心的,只需要先蕩平關東的幾路諸侯,讓他們認識到中央的強大,就可以傳檄而定,並不需要派出兵力征討,因此他的意思是先蕩平關東,而後再西顧。

兩個人給出的計策均是有理有據,只不過出於對諸侯的認知不同從而生出了不同的見解和計策。

當然這兩位都有所保留,只是提出了大概的方案,具體的人家沒說。

畢竟人家現在還不知道唐平到底是個怎麼樣的想法,也不太清楚唐平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雖然剛才唐平的表現已經讓兩人有些側目,但是還是不敢確定。

抱有觀望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唐平沉吟了一下,就明白了兩人的顧慮。

一振衣袖道:“當今天下,天子蒙塵,朝廷闇弱,諸侯紛爭,蠻夷之輩虎視眈眈,黎民百姓困苦,長此以往,我恐再現漢初匈奴欺壓華夏之慘事,甚至更為慘烈,我漢人淪為兩腳之羊也未嘗可知,布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再興漢室兩百年,還請兩位不吝詳細賜教才好。”

說著,唐平躬身拜了下去。

這傢伙,把大耳朵劉備那一套學了個十足。

禮賢下士,躬身下拜,不外如是。

當然,唐平演技到底還是差點,不能像劉皇叔那般說哭就哭,堪稱影帝。

不過,唐平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讓鍾繇和荀攸很是感動了。

畢竟此時的唐平地位已經很高,代表朝廷向他們問策,能做到如此程度,非常難得了。

因此,兩人趕忙道:“溫侯言重,吾二人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當下,兩人就自己的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比之先前的大而空,這一番話就有針對性的多了。

唐平聽得是連連點頭,不愧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人才,分析的很到位啊。

等二人說完,唐平直接說道:“二位大才,可願助我一同振興朝廷,安定天下,還黎民百姓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