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文鴦在鄴城七槍刺殺許褚之子許儀,看官要問了,那文欽、文鴦父子不是在東吳麼?這正是楊儀給諸葛恪獻計,鄴城曹宇手下皆是文官並非鍾會對手,故此差文欽父子在公孫勝道法護送下來到鄴城協防,諸葛恪本不放心,說:“文欽畢竟原本是魏將,因反司馬懿來投奔我東吳,若放他回鄴城,恐怕他不再回來為我所用了。”楊儀道:“他若不願留在東吳,終久還是留不住,如今讓他去鄴城協防,牽制司馬。作用大矣,將來若回來不用說了,即便不回來也無損我東吳。”諸葛恪於是點頭。

那文欽父子來到鄴城,曹宇等大喜迎入,文欽見過曹芳請罪,曹芳連忙扶起道:“將軍昔日和毋丘儉將軍是忠心為國,朕已經為王凌、毋丘儉、諸葛誕和麾下將士們平反昭雪,將軍於國有大功,何來之罪?”當場封文欽為討逆將軍,文鴦為中郎將。父子二人謝恩。與眾將相見,正此時人報鍾會前鋒許儀帶兵兩萬距此不過五十里,眾人都吃了一驚。文鴦卻道:“我軍初戰不可輸了士氣,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主動出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眾人都猶豫不決,曹宇道:“我和諸位都未經戰陣,但聽文將軍決斷。”文欽便命城中守軍準備出擊。

兩個時辰後又有人來報,敵軍來到城外竟直攻田彭祖大營。文欽道:“他必是欺田彭祖是文官,囂張之至,我們若坐視援軍被滅,此城便難保了。”遂命城中六千精兵出擊,分三路。文鴦一路,李應杜興一路,文欽自帶一路各兩千人突擊敵軍。恰好文鴦正遇許儀,得了頭功。

下為草稿,更新中。

詩曰:

廊廟徽猷豈不周,山林卻有過人謀。

鳳無六翮難高舉,虎入深山得自由。

四鬥五方排陣勢,九宮八卦運兵籌。

陷兵損將軍容失,犬馬從知是寇仇。

話說樞密使童貫,受了天子統軍大元帥之職,徑到樞密院中,便發調兵符驗,要撥東京管下八路軍州,各起軍一萬,就差本處兵馬都監統率;又於京師御林軍內選點二萬,守護中軍。樞密院下一應事務,盡委副樞密使掌管。御營中選兩員良將為左羽、右翼。號令已定,不旬日之間諸事完備。一應接續軍糧,並是高太尉差人趲運。那八路軍馬:

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鄭州兵馬都監陳翥、陳州兵馬都監吳秉彝、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許州兵馬都監李明、鄧州兵馬都監王義、洳州兵馬都監馬萬里、嵩州兵馬都監周信。

御營中選到左羽、右翼良將二員為中軍,那二人:

御前飛龍大將酆美、御前飛虎大將畢勝。

童貫掌握中軍為主帥,號令大小三軍齊備,武庫撥降軍器,選定吉日出師。高太尉、楊太尉設筵餞行。朝廷著仰中書省一面賞軍。且說童貫已令眾將次日先驅軍馬出城,然後拜辭天子,飛身上馬,出這新曹門外,五里短亭,只見高、楊二太尉為首,率領眾官先在那裡等候。童貫下馬,高太尉執盞擎杯,與童貫道:“樞密相公此行,與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凱歌。此寇潛伏水窪,不可輕進,只須先截四邊糧草,堅固寨柵,誘此賊下山。先差的當的人打聽訊息,賊情動靜,然後可以進兵。那時一個個生擒活捉,庶不負朝廷委用。望乞樞密相公裁之。”童貫道:“重蒙教誨,刻骨銘心,不敢有忘。”各飲罷酒。楊太尉也來執鍾,與童貫道:“樞相素讀兵書,深知韜略,剿擒此寇,易如反掌。爭奈此賊潛伏水泊,地利未便。樞相到彼,必有良策。”童貫道:“下官到彼,見機而作,自有法度。”高、楊二太尉一齊進酒,賀道:“都門之外,懸望凱旋。”相別之後,各自上馬。

不說高、楊二太尉並眾官回京。有各衙門合屬官員送路的,不知其數,或回,或送半路途回京,皆不必說。大小三軍一齊進發,人人要鬥,個個欲爭。一行人馬各隨隊伍,甚是嚴整。前軍四隊,先鋒總領行軍;後軍四隊,合後將軍監督;左右八路軍馬,羽翼旗牌催督;童貫鎮握中軍,總統馬步羽林軍二萬,都是御營選揀的人。童貫執鞭指點軍兵進發。怎見得軍容整肅?但見:

兵分九隊,旗列五方。綠沉槍,點鋼槍,鴉角槍,布遍野光芒;青龍刀,偃月刀,雁翎刀,生滿天殺氣。雀畫弓,鐵胎弓,寶雕弓,對插飛魚袋內;射虎箭,狼牙箭,柳葉箭,齊攢獅子壺中。樺車弩,漆抹弩,腳登弩,排滿前軍;開山斧,偃月斧,宣花斧,緊隨中隊。竹節鞭,虎眼鞭,水磨鞭,齊懸在肘上;流星錘,雞心錘,飛抓錘,各帶在身邊。方天戟豹尾翩翻,丈八矛珠纏錯落。龍文劍掣一汪秋水,虎頭牌畫幾縷春雲。先鋒猛勇,領拔山開路之精兵;元帥英雄,統喝水斷橋之壯士。左統軍振舉威風,有斬將奪旗之手段;右統軍恢弘膽略,懷安邦濟世之才能。碧油幢下,東廳樞密總中軍;寶纛旗邊,護駕親軍為羽翼。震天鼙鼓搖山嶽,映日旌旗避鬼神。

當日童貫離了東京,軍馬上路,正是槍刀流水急,人馬撮風行。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起行,迤邐前進。不一二日已到濟州界分,太守張叔夜出城迎接,大軍屯住城外。只見童貫引輕騎入城,至州衙前下馬。張叔夜邀請至堂上,拜罷,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童樞密道:“水窪草賊,殺害良民,邀劫商旅,造惡非止一端。往往剿捕,蓋為不得其人,致容滋蔓。吾今統率大軍十萬,戰將百員,刻日要掃清山寨,擒拿眾賊,以安兆民。”張叔夜答道:“樞相在上:此寇潛伏水泊,雖然是山林狂寇,中間多有智謀勇烈之士。樞相勿以怒氣自激,引軍長驅;必用良謀,可成功績。”童貫聽了大怒,罵道:“都似你這等畏懼懦弱匹夫,畏刀避劍,貪生怕死,誤了國家大事,以致養成賊勢。吾今到此,有何懼哉!”張叔夜那裡敢再言語,且備酒食供送。童樞密隨即出城,次日驅領大軍,近梁山泊下寨。

且說宋江等已有細作人探知多日了。宋江與吳用已自鐵桶般商量下計策,只等大軍到來。告示諸將,各要遵依,毋得差錯。

再說童樞密調撥軍兵,點差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為正先鋒,鄭州都監陳翥為副先鋒,陳州都監吳秉彝為正合後,許州都監李明為副合後,唐州都監韓天麟、鄧州都監王義二人為左哨,洳州都監馬萬里、嵩州都監周信二人為右哨,龍虎二將酆美、畢勝為中軍羽翼。童貫為元帥,統領大軍,全身披掛,親自監督。戰鼓三通,諸軍盡起。行不過十里之外,塵土起處,早有敵軍哨路,來的漸近。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包巾,各穿綠戰襖,馬上盡繫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個銅鈴,後插一把雉尾,都是釧銀細杆長槍,輕弓短箭。為頭的戰將是誰?怎生打扮?但見:

槍橫鴉角,刀插蛇皮。銷金的巾幘佛頭青,挑繡的戰袍鸚哥綠。腰繫絨絛真紫色,足穿氣袴軟香皮。雕鞍後對懸錦袋,內藏打將的石子;戰馬邊緊掛銅鈴,後插招風的雉尾。驃騎將軍沒羽箭,張清哨路最當先。

馬上來的將軍,號旗上寫的分明:“巡哨都頭領沒羽箭張清。”左有龔旺,右有丁得孫。直哨到童貫軍前,相離不遠,只隔百十步,勒馬便回。前軍先鋒二將不得軍令,不敢亂動,報至中軍主帥。童貫親到軍前,觀猶未盡,張清又哨將來。童貫欲待遣人追戰,左右說道:“此人鞍後錦袋中都是石子,去不放空,不可追趕。”張清連哨了三遭,不見童貫進兵,返回。行不到五里,只見山背後鑼聲響動,早轉出五百步軍來。當先四個步軍頭領,乃是黑旋風李逵、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直奔前來。但見:

人人虎體,個個彪形。當先兩座惡星神,隨後二員真殺曜。李逵手持雙斧,樊瑞腰掣龍泉。項充牌畫玉爪狻猊,李袞牌描金睛獬豸。五百人絳衣赤襖,一部從紅旆朱纓。青山中走出一群魔,綠林內迸開三昧火。

那五百步軍就山坡下一字兒擺開,兩邊團牌齊齊扎住。童貫領軍在前見了,便將玉麈尾一招,大隊軍馬衝擊前去。李逵、樊瑞引步軍分開兩路,都倒提著蠻牌,踅過山腳便走。童貫大軍趕出山嘴,只見一派平川曠野之地,就把軍馬列成陣勢。遙望李逵、樊瑞,度嶺穿林,都不見了。童貫中軍立起攢木將臺,令撥法官二員上去,左招右展,一起一伏,擺作四門斗底陣。陣勢才完,只聽得山後炮響,就後山飛出一彪軍馬來。前面先鋒擺佈已定,只等敵軍到來相戰。童貫令左右攏住戰馬,自上將臺看時,只見山東一路軍馬湧出來,前一隊軍馬紅旗,第二隊雜採旗,第三隊青旗,第四隊又是雜採旗;只見山西一路人馬也湧來,前一隊人馬是雜採旗,第二隊白旗,第三隊是雜採旗,第四隊皂旗。旗背後盡是黃旗。大隊軍將,急先湧來,佔住中央,裡面列成陣勢。遠觀未實,近睹分明。正南上這隊人馬,盡都是火焰紅旗,紅甲紅袍,朱纓赤馬。前面一把引軍紅旗,上面金銷南斗六星,下繡朱雀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紅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盔頂朱纓飄一顆,猩猩袍上花千朵。

獅蠻帶束紫玉團,狻猊甲露黃金鎖。

狼牙木棍鐵釘排,龍駒遍體胭脂抹。

紅旗招展半天霞,正按南方丙丁火。

號旗上寫的分明:“先鋒大將霹靂火秦明”。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聖水將單廷珪,右邊是神火將魏定國。三員大將手搦兵器,都騎赤馬,立於陣前。

東壁一隊人馬盡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前面一把引軍青旗,上面金銷東鬥四星,下繡青龍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青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徵袍花一簇。

鎧甲穿連獸吐環,寶刀閃爍龍吞玉。

青驄遍體粉團花,戰襖護身鸚鵡綠。

碧雲旗動遠山明,正按東方甲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