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9 第一天醫院上班(第1/3頁)
章節報錯
蒙疆師範大學成功示範效應,暖心社接下來的巡迴演講活動舉辦得非常順利。
每到一所大學不僅本校的學生趨之若鶩,還吸引外校學生積極參與。
在呼市寒冷的冬季裡,呼市的大學裡卻掀起一場中醫熱。
中醫在這群現代青年眼裡再也不是最熟悉的陌生詞,中醫真正開始走進了現代大學生的生活。
而女生則減少食用冰鎮的飲料和冰淇淋。
戴眼鏡的學生們水杯裡每次都能看見幾朵菊花和幾粒枸杞。
喜歡早起鍛鍊的學生,跑步、競走已經不是唯一選項,打一套五禽戲,帶著舒暢輕鬆的身體,一整天的學習都不會感覺疲憊。
巡迴演講活動改變了大學生們對中醫的認識,中醫也在改變大學生們的生活。
週六早晨,黃素告別妻子、兒女,穿上羽絨服走出家門。
理順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團委的工作,今天是黃素到蒙疆中蒙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報到的日子。
中蒙醫藥大學四所附屬醫院各有各的側重點,第一醫院以內科、婦科為主,第二醫院以針灸為主,第三醫院以中醫骨科為主,第四醫院以中醫兒科為主。
昨天的一場大雪,整個校園披上一身潔白的婚紗,銀裝素裹,盡顯北方冬季的美。
走出單元門,口鼻撥出長長的白氣,走在潔白的雪地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時間過得真快,黃素在大學教書已經有三個月了,再過一個多月黃素將要迎來以老師身份的第一次寒假。
黃素坐上自己的那輛桑塔納,發動汽車,開啟暖風,沒多久冰冷的車廂變得暖和起來。
黃素駕駛著汽車離開學校,匯入到依舊忙碌的人流之中。
曾經在呼市八年學習生活,讓黃素在沒有地圖導航的年代,非常順利地駛入蒙疆中蒙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黃素踏上鑲著陰陽圖的院前花壇,穿過象徵蒙古包的漢白玉門廊,走進附屬第一醫院的門診大廳。
附屬第一醫院的門診樓是一棟半玻璃幕牆的半弧形三層建築,從天上看宛如一塊精美的玉珩。
玉是我國的獨有文化,玉珩是我國最古老的玉飾之一。
附屬第一醫院以玉珩形狀作為建築物,象徵中醫是中國本土發展的醫學,象徵著中醫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它沒有西醫醫院的高大奢華,精巧的建築中卻處處蘊含著文化哲理,將現代建築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融合。
門診樓後面就是醫院的急診樓和住院樓,附屬第一醫院是幾所有著七百張床位的三甲中醫院。
黃素走進高大寬敞的門診大廳,全落地窗的建築設計,讓大廳更加明亮。
門診大廳裡,黃素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名醫牆。
走到名醫牆前,黃素看見第一排第一個位就是恩師陳靜山,更在第二排最後的位置看見自己的名字和介紹。
四寸藍色背景的免冠照片旁邊是黃素的職務職稱和介紹。
黃素,科室副主任,主任醫師。
中醫博士學位,畢業於蒙疆醫科大學中醫系,先後師從陳靜山、孫桂芝,2000年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進修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腫瘤學會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疾病,精通中醫內科、兒科、婦科。
看著自己的簡歷,黃素沒有想到自己也能榮幸登上名醫牆。
離開名醫牆,黃素登上樓梯來到二樓中醫內科,走進自己的門診室。
黃素早已經在辦理入職手續,今天是黃素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門診室裡非常簡單幹淨,兩張診桌合併擺放,診桌的對面是一張診床。
陽光穿過全尺寸落地窗,將診室照得通透。
黃素脫掉身上厚重的羽絨服,拿起帶來的抹布,走到洗手池搓洗,打掃診室的衛生。
做完這一切,黃素換了一身嶄新的白大褂,坐在診療室裡,感受著暖洋洋的陽光,打量著自己的新工作。
全新的工作環境,嶄新的工作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