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太陽已經西落,西方的天空映滿了紅霞。

一名看上去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無心欣賞著美麗的夕陽。

她正用瘦弱的身軀費盡所有的力氣艱難地蹬著腳下的三輪車,三輪車的後鬥堆放著比她身高還要高的廢品。

一滴滴的汗水順著她的臉頰滑落,每一滴汗水都會在臉上留下一道淺淺的痕跡。

小女孩也顧不得馬上擦掉臉上的汗水,她要抓緊時間,趕在天黑之前回到自己的家。

呼市的郊外,一個殘垣斷壁廢棄的小院,裡面堆放著各種各樣的廢品,雖然都是廢品,可是沒有一點雜亂的感覺,所有的廢品都按照類別歸類好,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可見小女孩的細心。

廢品中間有著一個用各種廢舊板材、鐵皮和廢舊蒙古包東拼西湊搭建的棚戶房,這應該就是小女孩的家了。

將三輪車騎進了大院,小女孩靈活地跳下三輪車,解開捆紮廢品的繩子,卸下一包又一包比她身體還重的廢品。

當小女孩卸下所有的廢品之後,從三輪車的後座捧出一摞報紙和書籍。

小女孩將書籍和報紙緊緊抱在懷裡,推門走進棚戶屋。

棚戶屋子雖然低矮逼仄,但是卻沒有半點髒亂的樣子,整個屋子和外面的廢品一樣井井有條。

靠在最裡面的是兩張床,中間用一條隔簾隔開,兩張床中間是一個低矮四方桌,四方桌兩邊擺著兩個小板凳。

棚戶區中間是一個小火爐,這應該是小女孩平時做飯的地方,以及冬天取暖的工具。

小女孩拿下掛在牆上的煤油燈。

當用火柴點亮煤油燈的時候,逼仄黑暗的小屋瞬間明亮起來。

映入眼簾最明顯的就是牆壁上一排排的獎狀、有優秀學生的、有三好學生的、最多的是全校成績第一名的獎狀,而這些獎狀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李燕。

再看最新的一張獎狀,正是初三全年級考試第一名的獎狀,而且就是去年。

誰能想象這個瘦小如同十三四的女孩子,竟然已經十六七歲了。

或許感覺到了屋子裡有了光亮,一側的床上,一條被子在慢慢的蠕動。

許久,一個枯瘦如柴的老人才慢慢地轉過身來,聲音虛弱地說道:“燕兒!是你回來了嗎!”

李燕快速走到床前,握住老人皮包骨的雙手道:“爺爺,我回來了。您餓了吧,我這就給您做飯。”

小女孩從懷裡拿出兩個饅頭,放在四方桌上,開始生爐子。

等爐子升起來後,將炒鍋放在爐子上,小女孩拿起水瓢在水缸裡,舀起小半水瓢的水,倒入鍋裡。

為了填滿水缸裡的水,每天李燕都會騎著三輪車到幾里外的水井打水,來來回回就要兩三次。

等到鍋裡的水開了,李燕拿起一個饅頭掰成小碎塊下入鍋裡,一會兒的工夫,小饅頭塊就變成了面湖湖。

李燕走到角落的櫃子,開啟櫃子,裡面放著三顆雞蛋。

從櫃子裡拿出一顆雞蛋,李燕緊緊攥在手裡,生怕掉在地上。

李燕將雞蛋液打進炒鍋裡,用快子和麵湖攪拌一起,又向裡面加入了紅糖和精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