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脾癉(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帝內經》有云:“傷於溼,首如裹。”
既然知道了曾國偉的病機,黃素繼續問道:“有沒有胸悶肋痛、小便頻多、大便乾結的情況。”
曾國偉眼睛一亮道:“醫生您太神了,都讓你說對了,平時只要我吃點飯就會出現胃脹,脹得胸悶兩側肋條疼。每天口渴也不想喝水,可是小便卻十分頻繁,大便更是三五天才一次,大便非常乾硬。”
曾國偉再次焦急地問道:“醫生,我這糖尿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周圍的病友都是吃飯多、喝水多,小便多。為什麼我和他們都不一樣,不愛喝水、也不愛吃飯,但每天小便卻極多。”
黃素解釋道:“你屬於脾癉,體型肥胖乃是痰溼內蘊所致,有過度服用養陰之藥,助溼而傷脾敗胃,上焦虛弱、溼濁中下,溼性黏滯,阻滯氣機、脾胃溼困,胃納失常,故胸悶肋痛。”
“溼阻氣滯,則氣不化津,津不上奉則口渴不喜喝水,痰溼積滯中下二焦,故小便頻繁。”
這是就痰溼積滯在中焦脾胃、下焦肝腎,導致三焦不通,體內的陰津不能正常在迴圈,呈現在舌象就是舌前光滑無苔,舌中、舌根苔厚白膩,在脈象上則是兩關尺滑脈尤甚。加之痰溼久滯則血瘀,舌象就出現了舌邊有瘀斑、舌底脈絡色暗怒張。
上焦阻隔,導致口渴不喜喝水,無法透過喝水補充津液,導致陰液中營養全部堆積在中焦、下焦,就形成了頑固性高血糖。
聽了黃素的解釋,曾國偉問道:“那醫生我這個該怎麼治療。”
“你是痰溼阻滯,淤血內停、三焦不通,我給你開祛溼化痰、健脾活血、利通三焦的方子。”
說著,黃素拿出筆在處方單上寫道:佩蘭10g、藿香10g、大黃12g、黃芩10g、當歸10g、川穹10g、鬱金15g、澤瀉20g、鬼箭羽20g。
黃素將方子遞給王新路,王新路仔細審視這方子。
該方以佩蘭、藿香、蒼朮辛溫行氣,燥溼健脾。用黃連、黃芩、大黃苦寒堅陰,清利溼熱,又苦辛相合,辛開苦降,調暢氣機,梳理三焦。又因為溼久血淤,故以當歸、川芎、鬼箭羽活血化瘀。
王新路見此方辛溫而不傷胃,標本兼顧,祛溼活血,醒脾和胃,利通三焦,故三焦通則止渴喜飲,諸症自愈。滿意地點了點頭,拿出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黃素接過處方,交給曾國偉叮囑道:“記住回家後,停止服用參芪降糖顆粒,這服藥先喝14劑後,再過來複查。”
“知道了,醫生!”曾國偉接過處方仔細看了一遍,繼續問道:“醫生,那胰島素還繼續注射嗎?”
黃素道:“你這糖尿病在西醫裡面稱之為頑固性高血糖,回去後胰島素繼續注射。服藥後,你能很快感覺到胰島素用量的減少。”
聽了黃素的話,曾國偉彷佛吃了定心丸,起身鞠躬道:“謝謝,黃醫生!謝謝,黃醫生!”
隨後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診室。
中醫古籍記載消渴症多是消癉,也就是西醫中的消瘦型糖尿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文化的進入,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嗜甜喜涼好油成為飲食主流,加之工作方式的轉變,久坐不運動成為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
喜食甜食、久坐少動、夜宵熬夜都會增加脾胃負擔,脾虛則溼,溼而生熱,中焦溼熱就是脾癉,脾癉慢慢發展到後期,就會產生肥胖型糖尿病,在現代人中肥胖型糖尿病已經成為了糖尿病的主流。
西醫也曾做過臨床研究,得出結論是中國人患肥胖型糖尿病的機率要高於西方人。
這個與中國人的體型有很大關係,中國肥胖人群身體脂肪的分佈與歐美肥胖人群身體脂肪的分佈有很大差異,中國人肥胖起來,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直接影響內臟器官。而歐美人屬於全身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積在臀部大腿。
在西醫上,脂肪主要積聚在腹腔的肥胖稱為內臟肥胖,而大腿和臀部較厚的肥胖稱為皮下脂肪肥胖。研究發現,內臟肥胖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大家對照上面看看自己平時的不良生活習慣,讓你距離糖尿病又走近了幾步。
曾國偉走後,張遠起身走出去叫下一位患者。
而下一位進來的患者,依然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時間過得很快,送走了最後一名患者,黃素看了牆上的掛鐘,到了中午休息的時間。
黃素站起身來,做了幾下擴胸運動,活動一下久坐的身體。
“黃素,我看今天都快成為糖尿病專診了。”張遠望向黃素開起玩笑,然後衝著黃素豎起大拇指道:“黃素你在糖尿病方面真的是這個。”
張遠望向王新路想聽聽導師的說法。
王新路也誇讚道:“黃素你確實在治療糖尿病上造詣很高。”
“王教授,您就不要再誇獎我了,我就是上學的時候對糖尿病比較感興趣,就多花了一些心思。”黃素故作不好意思地解釋著,隨後轉移話題道:“我現在肚子有點餓了,張遠我們今天去哪裡吃。”
看來包海中說的話沒有錯,這真是把周圍的病友召集起來,組團找自己問診來了。
一上午接診二十多位糖尿病患者,這件事情確實有點太扎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