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去叫下一位患者。”王新路吩咐道。

很快,一名年約四十歲的消瘦男子在一名女子攙扶下走進門診,女子應該是男子的妻子。

黃素仔細觀察,發現男子走路時步履蹣跚,腿腳不便,腳步虛浮。目光上移, 再看臉色晦暗發黑,沒有光澤。

男子在女子的攙扶下,緩緩坐下。

黃素近距離,都能明顯聽到男子短促的呼吸,這是氣虛氣短的症狀。

黃素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男子有氣無力地回答道:“我叫周廣志,今年42歲。”

黃素見周廣志少氣無力, 轉頭望向女子問道:“患者得了什麼病。”

女子將一個掉皮老舊的挎包橫挪到肚子前,在挎包裡翻出一個病歷本,又翻出四五張化驗報告遞給黃素道:“我丈夫得是糖尿病和腎炎。”

黃素翻開病歷本, 草草掃了幾眼化驗報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其他指標不管,單單是尿蛋白三個加號,尿糖四個加號,從西醫來講這就是糖尿病合併腎病。

“我老公七年前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兩年前又查出來了腎炎。他是一名高中老師,現在正值高考衝刺階段,最近工作壓力一直非常大,兩個半月前他夜間備課的時候,突然病情加重。我們住進了離家最近的友好醫院。”

“兩個月的治療下來,我丈夫不但沒有一點病情好轉的跡象,還花光家庭這麼多年的積蓄, 我們家庭的經濟實在是無法支撐高昂的治療費用了。他堅決要出院,他說家裡的錢不能全都花在他的身上,明年孩子還要上大學呢。”

說到這裡,周廣志的妻子泣不成聲,無法說話。就連周廣志這個七尺高的漢子也默默地垂下了腦袋, 兩隻拳頭攥得緊緊的。

1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在西醫病機解釋中,1型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是身體不能產生胰島素或者產生的量少,叫做胰島素缺乏。而2型糖尿病患者身體裡有胰島素,甚至在2型糖尿病早期,機體胰島素的水平比較多,但是隨著病程的發展,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晚期由於胰腺功能衰竭,產生的胰島素量也會偏少。

1型糖尿病發病人群比較年輕,比如在1020歲。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年齡比較大,即中老年患者比較多,像周廣志這種三十多歲的時候出現1型糖尿病的,雖然也有,但不多見。

在零零年的時候,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腎炎的利尿劑和抑制尿蛋白的藥物都是這個時代工薪階層負擔不起的,況且零零年教師工資還沒有改革,教師在工薪階層裡, 一直屬於低收入人群。

現在基本上都是進口藥物,價格十分昂貴。再加上這一時期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還不健全, 醫療費用基本上都是自己負擔。

黃素能想象得到,周廣志放棄治療,其實就是選擇等待死亡。

張遠抽出兩張紙巾遞給周廣志的妻子,安撫著她的激動情緒。

許久,周廣志的妻子擦了擦眼淚,待情緒平復下來繼續道:“我丈夫也是老薑病友圈的病友,都聽說黃醫生您治好了老薑糖尿病足,大家這不就商量一起來您這裡掛號。”

周廣志的妻子情緒再次激動道:“黃醫生,您已經是我丈夫最後活下去的希望了,他還年輕,人生還有大把的時光,還沒有看見他帶了三年的學生考上大學,還沒有看見自己孩子考上大學。”

這時周廣志也突然哽咽起來:“都怪我這病。我在他們人生最關鍵的時刻掉隊了,我對不起我的學生們,如果他們因為我人生被改變了,即使死我也不能瞑目。”

說著說著,周廣志掩面痛哭起來。

黃素能感受周廣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學生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拼搏的時候,自己卻只能因病情無法幫助學子的無力。

“周老師,您的病情現在不能激動,為了能把您的學生送進大學,您也要保持心情愉快,只有保持心情愉快我們才能把藥效發揮到最佳。”黃素也開始勸慰起周廣志。

王新路看見黃素和張遠分別勸慰夫妻二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等待周廣志心情平復下來,黃素道:“周老師伸出手來,我把一下脈。”

黃素三指搭在周廣志的手腕上,周廣志的手腕冰涼,三指重按及骨才感覺脈搏細小,跳動無力,右關尤甚,右尺近似無脈,這是沉細的脈象,再診左手脈象同樣是沉細的脈象,尺部最甚。

脈沉是主裡證,證明病邪淤於體內,是裡證的表現,右關、兩尺尤甚是脾腎氣血虛弱的表現,氣虛則血瘀,血瘀就會出現肢體厥冷。細脈主虛證,或是陰虛、或是血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