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富饒的印度大陸(第1/2頁)
章節報錯
“得找個機會,將陰陽家的雲中君除掉,以防後患。”
想到此處,一道身影不由在心底浮現,陰陽家長老雲中君徐福,不論原著,還是歷史上,此人都是導致嬴政瘋狂追求長生主要元兇。
此人不死,李冥寢食難安。
嬴政明明只比劉邦大三歲,說二人是一代人絲毫不為過,可劉邦卻比嬴政多活了將近二十年,若是能給嬴政二十年的時間,就算其後子嗣皆是昏君,也能保證秦朝延續數代。
匈奴更沒有機會趁機佔據河套平原崛起,連續數十年入侵中原。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說匈奴為什麼能夠突然崛起的原因。
匈奴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將一直騎在自己頭頂拉屎撒尿的月氏人趕到西域,除了其連續幾代首領皆有大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秦二世將駐守高闕的蒙恬駐軍抽調回關內,將高闕這座雄關巨城以及無數始皇時期修建的要塞白白讓給匈奴人。
正是靠著這些雄關巨城作為天險,再加上河套平原豐茂的水草,才讓匈奴迅速崛起,一舉打敗原先草原的霸主月氏人。
巔峰時期的匈奴號稱“控弦四十萬”向西殺的西域諸國盡皆俯首,成為匈奴人的血袋,就連更遠處的大宛也在其刀鋒下瑟瑟發抖。
漢朝初立時,劉邦被匈奴大軍所圍險些丟了性命,其後,更是開啟中原與遊牧民族和親先例。
漢朝與匈奴和親隊伍中有一宦官名叫中行說,因不滿作為漢匈和親的隨員,對漢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匈奴單于的重要謀臣。
其後,匈奴很多針對中原發動的戰爭都要此人的影子在其中。
更是幫助匈奴進一步改進位制度,教導他們分條記事,以便於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數目。
此人是第一個被記載在史書上的漢奸,匈奴之後能遺禍數十年,數次突破長城防線,其中此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不過,在此世界,匈奴已經不可能再有崛起的機會,甚至,整個草原有不會再有遊牧民族南下侵擾邊關之事。
歷史上之所以,遊牧民族屢禁不止,彷彿野草除不盡,一旦中原勢弱,北方的遊牧民族必將趁機而起,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草原不適合耕種。
不適合耕種就代表沒有利益可圖,每次與之作戰只會加重國內負擔,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只有中原王朝強盛時,才能出兵鎮壓草原之亂,一旦勢弱必將遭到入侵。
想要一舉解決草原之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人們看到利益所在,有且只有利益的驅動,才能百姓自願支援朝堂不斷擴張。
對此,李冥心中早有對策,只是現在並不適合提出來,畢竟,中原尚未一統,又何談北上平定草原之亂。
一旦秦國掃滅六國完成一統,李冥便會替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秦軍找到新的對手,只要他們想打,李冥能讓他們一直打到徹底打不動為止。
只要,將草原收入囊中,中原便可一路西進直抵地中海,這還只是次要,歐洲那個鬼地方要什麼沒什麼,有什麼可爭的。
最重要的是將富饒的印度大陸收入囊中,這片大陸實在是太肥沃了,只要,將此地納入版圖,其產出的各類糧食足以養活數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