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給了所有書坊、文墨行機會,但這些人敬酒不吃吃罰酒,李承乾也懶得再理會這些人的死活了。

反正書本紙張的價格已經被壓下來了,長安城的百姓也已習慣了使用新式紙張,李承乾也沒必要再添幾個合作商鋪了。

長安乃是大唐的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的紙價一降下來,緊接著全國紙價都會跟著下來。

各地的商賈,只要聞聽長安紙價,便會蜂擁到長安東市裡來,大量採購新式紙張。

算上路上的折損,價格自然比長安要稍高一些,但絕對比原先的舊式紙張要便宜得多。

“殿下,您這是在弄什麼呢?”劉全盯著李承乾手裡的紙張。

那是一張裁剪得極大的紙,李承乾正用筆在上面橫平豎直地畫著線,將這張大紙分成了數個區域。

李承乾沒有抬頭,扔自顧自在紙上描著線條:“這個……是本太子最新的設計,我要給長安城的百姓,添些樂子……”

……

水雲間東店,後院。

偌大的後院現在已住了不少人,除了最先住在這裡的諸多藝伎,現在又添了馬周和周掌櫃一家,甚至連李承乾都有個單獨的小屋。

李承乾正在院中與馬周議事,在他們面前還直愣愣地站著數個年輕人。

“這就是我給你找的人,全都是留在長安城的仕子。”馬周指著眼前的年輕人道。

長安是國都,每隔三年就要舉辦一次科舉大考,所以城中並不缺乏讀書人。

有不少讀書人,數次科舉不中,便留在長安,一面讀書,一面結識京中權貴。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大唐的科舉很不正規,要有權貴賞識,中舉上榜的機率才高。他們留在長安遊學,就有很大的機會被京中貴人看中,繼而抬舉保薦。

李承乾讓馬周找了一些這樣的人,如今都聚在水雲間的後院裡了。

李承乾踏步向前,朝這些仕子道:“大家經年在長安遊學,想必開銷不小。不知道諸位想不想靠手中的筆桿子,掙些錢財,補貼家用?”

仕子們互視一眼,點頭道:“不知道這位公子要我們做什麼?”

李承乾道:“這個簡單,諸位都是讀書人,寫文章總是拿手好戲吧!而且你們在京中游學,常常四下交友,增長見聞。”

“我需要你們將長安城中時下發生的大小趣事都記錄下來,寫成文章。”

寫文章對於讀書人來說,實在算不得難事,但從來沒有人想過,寫幾篇文章也能賣錢。

就連馬周都很好奇:“高公子,你說的這個寫文章便能拿錢,究竟是什麼活?難道將城中趣事記下來便行了?”

“不錯!”李承乾道,“越有趣越好,越吸引人越好,最好是時下發生的大小事情。比如最近東市又出了什麼新鮮玩意兒,又比如最近朝堂又頒佈了什麼政令,再比如最近哪家青樓又舉辦花魁大賽了……將這些吸引人的事情記錄下來便行了。記住文字要簡練直白,不要之乎者也般寫一堆看不懂的東西。”

馬周更感好奇了:“難道高公子是要將這些東西編纂成冊,印出去販賣?”

李承乾點頭笑道:“猜得不錯,我這個有此意……”

“可是……”馬周不明白了,“那才能收幾個故事,至於找這麼多人嗎?你還和我說人越多越好……”

李承乾哈哈一笑,從懷裡掏出一張大紙來,我這個書冊,每十日便有一期,源源不斷地記錄長安城中的趣事。

而後,我會找人將這書冊印出來,分期對外售賣。